這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豬肉的地位低下,人們卻認為它適于制作香腸。有錢人食用除豬肉外的各種肉類,甚至包括醫師們認定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的那些,其目的只是為了炫耀和滿足他們自身的優越感。這些被認為是“有害的”食物還有水果、鹿肉、河鮮、七鰓鰻(mprey)和鼠海豚(porpoise),不過,人們在烹制和調味時,會采用各種方法來降低它們的危害性,使它們變得適于食用。對于居住在海岸線以內六十英里的人們來說,他們日常食用的等級最低的動物是水生有殼類;而人們能吃到的最高檔的食物就是經烹制后重新飾以七彩羽翼的孔雀肉,有時還帶有噴火的裝置,詳見第六章中馬蒂諾的食譜。
除禽肉和小牛肉之外,一些用乳豬(最高檔的豬肉)、小山羊肉和羔羊肉制成的春天特有的風味菜肴也大受歡迎。夏天人們最常吃羊肉。關于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食用野味的情況,從各種資料看來,研究者們各執一詞。其中,一位研究者認為野味在當時是并不常見的,而另一位則聲稱野味在農村廣為食用,只是很少見于宮廷之中。而筆者本人在研究馬蒂諾和普拉蒂納的食譜中發現兩位大師經常提到野豬、熊及狍,但是如果不算鳴禽肉和野兔肉,以野味為主料的菜譜就很少。不過該怎么烹制這些肉類呢?下面是馬蒂諾的建議:
閹公牛肉和母牛肉都需煮食。牛犢肉適于煮食,不過其里脊部位最好烤食,腰腿肉則適于做肉丸子。綿羊肉適于煮食,但其肩肉和腿肉適于烤制。閹公豬肉不論經過怎樣的烹制,都不利于健康。在一月食用配以蒜汁的山羊肉尤其美味。所有種類的兔肉都適合烤制,而熊肉最好做成派食用。
在大齋期以及每周三、周五,因為禁食肉類,魚類便是最佳的選擇。人們最常食用的淡水魚(包括新鮮的和鹽腌的)是歐鳊(Bream)、鯡魚、鯉魚、鮭魚、梭子魚、鰻魚和鱘魚,而餐桌上最常出現的海魚是鰨(sole)、鯖魚(mackerel)、金槍魚、鱈魚和紅鰹(redmullet)。當時,鮮魚的貨源不是很穩定,加之長途陸運會使魚的新鮮度難以保持,因此,住在內陸的人們吃到的魚幾乎都是經鹽腌制的。
學者們研究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各皇室和修道院的食物開支情況以及所購買食物種類所依據的主要是當時的賬簿,而這些賬簿中卻沒有出現關于蔬菜的記錄,因為蔬菜的消費并不是那時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如同雞蛋和蜂蜜、蔬菜都是自產自銷,很少與魚類肉類一起作為商品出現在市場上。在地位低下的農家的菜園里和精致的皇家菜園里都普遍種植了如下蔬菜:卷心菜、韭菜、菠菜、蠶豆、生菜以及歐洲蘿卜。其他有些蔬菜則與阿拉伯文化有著密切聯系,比如蘆筍、洋薊、南瓜、甜瓜和茄子。當然,還有另一些蔬菜,比如玉米、土豆、西紅柿和辣椒,雖然它們在1500年以后就被引入意大利,但卻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被意大利人用于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