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的基本食品
有些研究文藝復興時期食品的作家認為那時意大利人的食物可以分為三大類:面包、酒和所有其他的。實際上這只是對農民階層飲食結構的準確描述,而各公國宮廷里的飲食并非如此,其構成更加豐富多樣。美食史學家艾倫?格里科(AllenGrieco)指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事實,在當時,與肉類相比,小麥粉的價格昂貴得驚人。如今肉類的價格幾乎是面粉的十五倍,而在文藝復興早期的意大利,豬肉只比小麥粉貴兩倍,小牛肉也不過貴二點五倍。這里同時也存在著一個直接的社會關系:“社會地位越低的人,其收入消耗在面包上的比例就越高。”
類似的聯系還適用于酒類的消耗。路易?斯圖弗(LouisStouff)在研究位于普羅旺斯的教皇學院(StudiumPapal)于1365年左右的食物預算時發現了如下的百分比:
葡萄酒:41%
面包:32%
肉類:15.5%
魚類及蛋:5.3%
香料、烹飪油及奶酪:3.1%
水果蔬菜:3%
美食作家克里弗德?A.萊特對此提問:“這些數據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呢?毫無疑問,答案是,在普羅旺斯,美酒就是食物,那些被大肆吹噓的‘地中海蔬菜’幾乎就不存在。”不過,在這里,蔬菜比例偏低可能是因為大部分蔬菜都在自家的菜園里種植,人們并不需要花錢去購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