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烤箱預熱至華式350度。
將蘆筍捆置于煮鍋中,加入冷水,淹沒至蘆筍的1/3處即可。加蓋煮至沸騰,此時把火關小,慢慢煨煮蘆筍至口感“彈牙”,此過程約需5—7分鐘,具體時間視蘆筍芽粗細而定。
將蘆筍捆從水中取出,解捆后置于一橢圓形烤盤上。撒上少許奶酪粉,放入烤箱中保溫。
在小平底鍋中將黃油融化,再倒在蘆筍上。加入余下的奶酪粉和適量的鹽及胡椒,再放?烤架上烘烤一小會兒,至奶酪形成淺棕色脆皮即可。
供6—8人食用。
最早的明星主廚
文藝復興的光輝成就之一便是重新發現了古希臘羅馬的經典世界。這一發現主要是通過出版書籍,以及各種力圖重現古希臘羅馬世界的嘗試來實現的。在達?芬奇的時代,還有一本烹飪經典也得以重現,那便是阿匹西烏斯(Apicius)的《論烹飪的藝術》(Derequinaria)。阿匹西烏斯是公元四世紀晚期的羅馬作家,專寫美食及烹飪。之前,《論烹飪的藝術》只以手抄稿的形式為學者們所知。而當該書于1498年作為一本書籍正式出版時,其影響極為深遠。“突然之間一種截然不同的烹飪風格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羅伊?斯特朗(R)寫道:“那是一種屬于一個高度成熟的社會的烹飪習俗,人們都享受著餐桌的樂趣,并且樂意屈就于任何一種來自于食欲的誘惑,而內心不會有一絲罪惡感。”斯特朗把阿匹西烏斯的深遠影響稱作“古代指古希臘古羅馬。——譯者注美食的人文主義復蘇”。文藝復興時期的飲食受其影響,重拾了對松露和其他真菌、海鮮和魚子醬、碎肉和香腸,以及對像蘆筍和卷心菜之類蔬菜的興趣。這些食物現在都帶著“一絲古希臘古羅馬似的芳香”,并且因此風靡一時。當然,隨著諸如《論烹飪的藝術》這樣的古典書籍的再次出現,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復蘇——投身于烹飪之美和饕餮之樂的美食家們的大量涌現。要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能夠站在風口浪尖,引領大眾口味的美食家可能比今天的還要多。
肉湯煮新鮮蠶豆
如下菜譜來自馬蒂諾,另一個相似的菜譜在普拉蒂納的書中也出現過,只不過將蠶豆譯作了“broadbean”。
將蠶豆浸泡在熱水中以便去皮,就像剝杏仁皮那樣。去皮后,將蠶豆倒入上等的肉湯中煮,再添加少許優質咸肉。煮到快好時,放入少許剁碎的歐芹和薄荷葉。這道菜的成品需略帶翡翠色,才能讓用餐者食指大動。你也可以用此法烹煮豌豆及其他新鮮蔬菜,只是不需要像處理蠶豆那樣事先經熱水浸泡;讓豌豆在其薄薄的一層豆莢中保持新鮮即可。
馬蒂諾和普拉蒂納
大師馬蒂諾是《烹調藝術全書》(LibrodeArteCoquinaria)的作者,該書寫于1460年。馬蒂諾是一位兼有學者身份的大廚,他曾效力于米蘭斯弗查的宮廷,不過任職的時間正好是在達?芬奇抵達米蘭之前。他也曾是教皇保羅二世和其繼任西斯都四世(SixtusIV)的私人廚師。羅伊?斯特朗贊譽《烹調藝術全書》道:“標志著烹飪史上一個全新的篇章……呈現出之前的菜譜里從未有過的清晰流暢、組織嚴謹、準確精密的風格,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書。”
而《烹調藝術全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本“書”,它實則是用木板和小牛皮捆扎起來的一部手抄稿,大小為9×5.75英寸。85頁的抄稿上記錄了240個用意大利語(而非拉丁語)寫的菜譜。其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于更古老的手稿,而余下的便是馬蒂諾的原創之作了。
烤乳豬的烹制
這份來自馬蒂諾的菜譜看起來很像現在美國許多烤肉野餐者們的做法,只是前者還要求將整只乳豬從里向外翻出烘烤。
首先需要確認乳豬是否打理干凈。接著按其脊椎的長度將豬開膛,去除所有內臟,并沖洗干凈。取豬肝,將其剁碎;另取上好的香草、少許切得細碎的大蒜、少量優質培根肉、磨好的奶酪、幾個蛋、碾碎的胡椒粉和少許藏紅花。將上述所有配料混合均勻,置于豬腹內;然后像處理丁(tench)、鯉魚那樣將其從內翻出,讓皮膚那面在里面;將開口縫合并仔細捆綁好。此時便可使用烤架或烤肉叉慢火烘烤乳豬,以便豬肉和填餡都可以烤熟。另準備一些涂抹用醬汁——醋、胡椒和藏紅花。再取兩至三枝月桂枝、鼠尾草或迷迭香枝,烘烤時不停用它們將醬汁灑在乳豬上。烤制鵝肉、鴨肉、鶴肉、小公雞肉及雞肉,此法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