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是沒能寫完,明天上午更替,抱歉啦。
————最早的明星主廚
文藝復興的光輝成就之一便是重新發現了古希臘羅馬的經典世界。這一發現主要是通過出版書籍,以及各種力圖重現古希臘羅馬世界的嘗試來實現的。在達?芬奇的時代,還有一本烹飪經典也得以重現,那便是阿匹西烏斯(Apicius)的《論烹飪的藝術》(Dereconquinaria)。阿匹西烏斯是公元四世紀晚期的羅馬作家,專寫美食及烹飪。之前,《論烹飪的藝術》只以手抄稿的形式為學者們所知。而當該書于1498年作為一本書籍正式出版時,其影響極為深遠。“突然之間一種截然不同的烹飪風格展現在了我們面前,”羅伊?斯特朗(RoyStrong)寫道:“那是一種屬于一個高度成熟的社會的烹飪習俗,人們都享受著餐桌的樂趣,并且樂意屈就于任何一種來自于食欲的誘惑,而內心不會有一絲罪惡感。”斯特朗把阿匹西烏斯的深遠影響稱作“古代指古希臘古羅馬。——譯者注美食的人文主義復蘇”。文藝復興時期的飲食受其影響,重拾了對松露和其他真菌、海鮮和魚子醬、碎肉和香腸,以及對像蘆筍和卷心菜之類蔬菜的興趣。這些食物現在都帶著“一絲古希臘古羅馬似的芳香”,并且因此風靡一時。當然,隨著諸如《論烹飪的藝術》這樣的古典書籍的再次出現,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復蘇——投身于烹飪之美和饕餮之樂的美食家們的大量涌現。要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能夠站在風口浪尖,引領大眾口味的美食家可能比今天的還要多。
肉湯煮新鮮蠶豆
如下菜譜來自馬蒂諾,另一個相似的菜譜在普拉蒂納的書中也出現過,只不過將蠶豆譯作了“broadbean”。
將蠶豆浸泡在熱水中以便去皮,就像剝杏仁皮那樣。去皮后,將蠶豆倒入上等的肉湯中煮,再添加少許優質咸肉。煮到快好時,放入少許剁碎的歐芹和薄荷葉。這道菜的成品需略帶翡翠色,才能讓用餐者食指大動。你也可以用此法烹煮豌豆及其他新鮮蔬菜,只是不需要像處理蠶豆那樣事先經熱水浸泡;讓豌豆在其薄薄的一層豆莢中保持新鮮即可。
馬蒂諾和普拉蒂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