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離開韓國后,大軍也差不多該撤退了,所以要留下姬無夜以及夜幕繼續跟韓非博弈,這樣才能牽制住韓國,不讓韓非的流沙改變韓國的現狀,畢竟韓國強大了,那么秦國一統天下的難度就會加大,這不利于秦國之后的戰略。
如今的韓國朝堂在嬴政看來,大多為庸碌之輩,毫無作為甚至還在拖韓國的后腿,只有相國張開地和張良,韓非能讓他多看一眼,韓非和張良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給他們機會,或許真會改變韓國,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至于姬無夜和白亦非等,雖然掌握著兵馬,在韓國權勢極大,前者有遍布韓國的夜幕組織,后者也有一定的計謀和統兵才能,但兩人他都不擔心,論組織和統兵將領,誰能和秦國相比,在嬴政眼中,以后韓非和張良的威脅還比姬無夜和白亦非要大。
現在流沙的勢力還比較弱小,是因為有姬無夜的夜幕制約,要是姬無夜有什么事,那么韓非的發展就減少了阻力,不利于秦國的謀劃,雖然他和韓非現在還處于合作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可靠。
處于利益之下的聯盟,在利益受損的情況下,就會失去公信力,這樣的事情,在戰國時期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
嬴政相信,如果沒有這十萬大軍,韓非一定會想盡辦法將自己留在這,少了自己就可能讓秦國大亂,人心不穩,這樣就能遏制秦國的發展,所以,對于日后的國家關系,一切還需以國家利益為主,需要早做謀劃。
韓王見姬無夜的表情不像作假,有心想要懲罰但又想掌握好尺度,不然逼急了他,起到反效果就麻煩了,畢竟韓王雖然有些昏庸,但還是能分清輕重。
現在姬無夜勢大,唯一能抗衡的就只有張開地和白亦非,前者沒有兵權,后者不在朝堂,現在如果出了什么意外,很難處理和應對,所以給姬無夜的處罰還需要思慮一番。
韓王看了嬴政一眼,見他面色如常,看不出什么變化,于是問道,
“不知秦王想怎么處置姬無夜”
嬴政聽到韓王的話,搖了搖頭,淡淡地說道,
“姬將軍是韓國的人,我雖是秦王,但不能插手韓國的內政,還是請韓王自己處置吧”
聽到嬴政話,韓王先是一愣,但隨即反應了過來,看起來秦王是不想插手對姬無夜的處置,對此韓王也感覺松了一口氣。
因為他不確定嬴政對姬無夜的態度到底是什么,所以就用這樣的方式來稍稍試探一下,結果還好,看樣子嬴政對姬無夜并不記恨,也沒有插手韓國的興趣,現在就可以自己來解決這件事了。
聽到嬴政和韓王的對話,下方的姬無夜和韓非則是各自不同的神情,前者則是暗自露出喜色,姬無夜就怕嬴政在韓王面前說點什么,記恨自己和羅網合作抓他。
結果現在讓韓王自己處理,顯然是沒在意,只不過有點奇怪秦王的態度,而韓王的性格他了解,雖然比較昏庸,但在這種時候還是會向著自己的,即使會有所懲戒,也大可不必不太擔心。
而韓非注意的則是嬴政對此事的態度,因為他覺得嬴政并不是這樣一個以不插手別國內政為由就放過刺殺過自己的人,韓非在想嬴政此舉有什么意圖,如果沒有什么有利于他的地方,嬴政絕對不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