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賣?
周南與董所對視了一眼,均有些意外,誰也沒想到居然會是這么個線索。
董所質問,“當時怎么不報警?”
周南猜,“應該是怕被逮吧...”
雖然具體干什么工作包俊才沒說,但以其“履歷”來看,大概率是從事盜竊行業。
如果包俊才所說為真,那么這將涉及一起分隔二十多年的兒童拐賣案件。
怎么又是拐賣?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個月,西廣那起系列拐賣案周南還記憶猶新。其實不只他,這起波及數省的案件影響力,遠沒到結束的時候。
扯的有點遠,二者并無直接聯系,因為時間相差太遠了。現在的問題在于,都二十年過去了,如何知道包俊才是隨口胡說還是確有其事?
不知道是不是也明白這點,包俊才繼續道,“對,當時我不敢報警,但良心上又過不去,就跟著這個女的,坐車到了南河,焦做。”
略顯牽強啊兄弟,真有這份心,一個匿名報警電話就能解決的事兒。
稍稍挪動了下雙腳,包俊才并未覺著自己說的有什么不妥,“我是一個快死的人,現在就希望警方能破獲這起案件,把孩子還回去,讓他與家人團聚。”
雖然包俊才交代的這段話中,包含著強烈的悔過之意,董所卻仍舊是那副懷疑的眼神盯著對方。
類似的死刑犯,他見過太多了。瀕死掙扎,無非想多拖延時間,真正能交代出點東西的反倒沒幾個。真有那立功條件的,也不會硬挺到這個階段才往出吐。
而且包俊才案底累累,有著“豐富”的對抗經驗,精神狀態又極其不穩定,他話的真實性就更要打幾分折扣。
“周隊,你看...?”
周南沒急著做表示,因為他敏銳察覺到包俊才口中的一個字眼,“把孩子還回去”...“還”?
基于什么樣的立場,會說出“還”這個字?
所以這番可信度不高的話,也許有另一種理解方式。
如果包俊才是嫌犯,或者說是嫌犯之一的話,他這破綻百出的交代,頓時變得可以解釋起來!
交代的初衷,是為了減刑,但如果是自己犯過的罪,不但減不了,還要數罪并罰。
在此大前提下,包俊才的供述是否清晰明了?
而且周南還傾向于確實有這么個女人存在,因為以包俊才后來的犯罪模式,不太可能會臨時起意,忽然想起去拐賣一個孩子。
所以大概率,他與這個女人相識,并結伴作案。
如是推斷后,周南開始提問。
“孩子具體什么時間在什么地點被拐你還記得嗎?”
包俊才搖頭,“大概是秋天九、十月間,東山廖城我沒待過多久,地方不熟悉,而且過去這么多年了,印象有些模糊,就記得在開發區一帶,那戶人家門口還有顆大樹。”
!
看似不太明確,但有具體的時間97年秋,又有大致地點東山廖城開發區,這樣的范圍圈定起來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但這不是重點!
剛才周南就覺著這時間地點有幾分熟悉,具體起來后...不會這么巧吧?
郭剛唐?以其尋子為原型的那個劇本還在他手里呢!細節吻合吶!
要真是,老郭這二十多年的尋子之路,有望啊!
但一切仍屬未知,第一步,就要看能不能撬開這個死刑犯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