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道題目。
吳光輝也出題完畢。
目視周燦作答,周燦淡淡的笑著,不慌不忙,一個字一個字的背誦著。
劉洪洲非常的緊張。
旁邊的周作人老秀才,卻是興奮的渾身發抖。
天才啊。
這才是真正的天才。
就這么一會兒工夫,居然記住了這么多的內容,絕對是神童。
而這樣的神童,如今已經是自己私塾的童生。
自己的私塾,有了這樣的童生,定然會名聲遠揚,吸引更多的百姓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里來讀書。
有了更多的孩子讀書,自己的收入才會提高…但,這是次要的。
至少周作人覺得,收入的提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自己可以教書育人,讓更多的人,從自己這里獲得無價的知識寶藏。
“距離我還有百字之遙。”
劉洪洲默默計算。
“三十字之遙。”
劉洪洲渾身生汗。
“二十字之遙。”
劉洪洲身體顫抖。
“十字之遙。”
劉洪洲搖搖欲墜。
“和我的成績一樣,他再多背誦正確一個字,就比我的得分多了。”
周燦望了望劉洪洲,繼續背誦,又背出來一個字。
劉洪洲但覺雙眼發黑,頭腦發昏,撲騰一聲,整個人倒了下去。
完了。
自己完了。
自己失去了這一次參加踏青郊游的資格,也就失去了參加鄉試的資格。
競爭是殘酷的。
科舉之路,如同千軍萬馬爭渡獨木橋。
一層層的篩選下來,只有極少數的天驕,才能夠最終蟾宮折桂,功成名就。
大多數的讀書人,都成為墊腳石。
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
生員又稱為秀才。
這一次踏青郊游,實際上就是一次考試。
而前二十名才有參加考試的資格。
如今,周燦比劉洪洲多背誦出來一個字,便已經是取代了劉洪洲,成為可以參加踏青郊游的童生。
背完這一個字后。
周燦便停了下來,笑著看向了吳光輝。
“吳先生,憑我現在的成績,是否有資格參加這一次的踏青郊游?”
吳光輝道,“不錯,不錯,你的成績比劉洪洲要好,自然可以取代他代替朝陽私塾去踏青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