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師父,關于第五重境界的事情,之前師父說得不是很仔細。我急于讓一個相同境界的人,解答我的問題,卻不愿意去求君十三,師父本來就是不二人選。
“肆行啊,人世間存在的萬般諸法,以你我的境界,可以說是‘神功入眼,境界自成’了。我能教給你的,只有經驗了。你還記得我給你的秘籍當中,是怎么劃分這幾重境界的嗎?”
“師父,五重境界分別是‘是名’、‘非名’、‘可名’、‘賜名’、‘未名’。”
“你知道這都是什么意思嗎?”
“‘是名’講的是的是可以依樣畫葫蘆,把招式一一展現出原有的樣子……”
“不,我說的不是境界的介紹,是起名的緣由。”
“先讓我想一下……”
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是名”就是學會,“非名”是具有思辨能力,“可名”是自我的發揮,“賜名”是獨創法門,“未名”是……進入一個未知的領域。
師父告訴我說,我的想法對,也不對。境界是獨立于招式心法之外的東西,作為武學修為的評判標準的出現。順序并不是達到境界之后才會提升修為,也不是單純的修為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提升境界的。
很難具體解釋出誰先誰后的事情,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先后。我們修行的是劍道,其他方面就會遜色不少。可是劍道不是唯一的武學或者是修行的方式,還有大把人是修煉丹道的,他們也有境界的劃分,而其中相當多的人,是對于武學毫無涉獵的。能夠武道雙修,又能有所成就的人,少之又少。
那么,境界這回事,到底應該怎么解釋會比較貼切呢?
境界其實是能夠調動的力量的總和。農夫的力氣未必會比習武之人的力氣小,從韌性上來說,甚至會強得多。可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農夫可以追著劍客打,這就是境界帶來的,可以調動的力量的差異。
對于外行來說,讓他們理解為“巧勁”就行了,對于稍微懂點的人解釋的話,就會說,這是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爆發出來,勢必會有所差別。
不用考慮力量其實有多少,每一個人先天就擁有無窮盡的力量,至于能調動多少,會不會使用,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境界既可以解釋為運用的熟練程度,也可以理解為對于先天之氣的感知力。感知不到,也就沒有辦法收為己用。
內力其實是一個虛無的概念。
我們講的內力,或者說叫內勁、或者內息,哪怕說是元氣,其實都是一個人們臆想出來的概念。因為人們沒有辦法解釋力量的差距,就只好編造出一個看上去玄幻的詞語來表述。
這些都是我一個人的揣測,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師父說我這叫“悟道”,不用考慮事實是什么樣子的,是任何的結果都可以,也都應當,只要能保證我還有進步就可以了。
那我繼續問起,關于我的第五重境界,會出現一個什么樣的變化。自從君十三說起我進入了下一重境界開始,我就在考慮這個問題。只不過,我既沒有想自創一派功夫的想法,也沒覺得自己入了魔道。
這跟師父說得不一樣。
“小鬼頭,與其你浪費時間去想這些不能立時就有答案的事情,你不如先回去看看羽衣,這娃兒,越來越皮了。”
“好的,師父,您也早點休息吧。”
師父其實什么都沒有告訴我,一切都是我自己想的。告別了師父之后,我把衣服裹得更緊了一些。留下的疤痕是瞞不過張果的,她早晚都會知曉,只不過,我希望這個時間來的越晚越好。
開門,張果在屋里,準備好了酒菜,為我接風。
這兩年,張果跟原來有些不一樣,再也不理門派當中的任何事了,所有的消息,都由張柒去收發,張果只負責照顧羽衣。
連帶路上的時間,有幾個月沒有見張果和孩子了,正所謂小別勝新婚,張果的眼神里,充滿了侵略性。
“媳婦,一會兒吃完飯之后,你先別忙著收拾,先去把羽衣哄睡著了啊。”
“不如先讓莜兒去他爺爺或者外公那里待幾天吧。”
“也行。”
核心的想法是相同的,很快就商議出了方法。孩子睡了還可能醒呢,讓師父去管,保證羽衣這兩天不會出現,那我和張果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