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巧,師父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就沒打算直接去找君六了。
天亮之后,我坐在客棧大堂,等師父和君十三下來,我們一起去鬧宴席。君十三是早早起來了,可是師父很反常,日上三竿了還沒有動靜。
我去師父房里一看,得了,這老頭子還睡著呢。也不怪他,這么多天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生覺,昨天還累成那樣了。要是放到二十年以后,我估計也是那樣,不會這么快就恢復過來。
那個小二的手藝真是不敢恭維,浪費了二廚切配好的那些菜。我問掌柜能不能我自己動手做飯,掌柜的也答應了,只是說,做出來的東西,要是吃出了問題,和他們店無關。
我又不是沒做過飯,還能弄個半生不熟菜,玩兒命的拉肚子?
可我真去了廚房以后,還真覺得有可能。菜不新鮮,起碼放了有兩天了,有的肉都變質了,瘦肉都發白,進而發黃了。
我看小米還保存的不錯,沒生蟲子,沒變色。就只能煮一鍋小米粥了,怎么都比餓著強。小米剛下鍋,掌柜的不放心又過來看看。說是豫州人早上吃別的東西,如何如何的好,如何如何的美味。
那我就不服了,有本事他來做啊,一問,他就不說話了。那我還是自己熬粥吧,一句話沒激出來掌柜的好勝心,吃不著掌柜說的胡辣湯了。
客棧的后廚,跟家里的后廚可不太一樣。我尋思說做幾個配小米粥的小菜什么的,翻來翻去,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就炒個雞蛋吧。
雞蛋也是個不爭氣的東西,這么容易保存的東西,怎么還臭了。沒轍,就放了點紅糖,別的玩意兒實在是沒什么能用的了。
吃飽了肚子……其實沒怎么吃飽,粥這種東西吧,對別人來說能不能飽我不知道,對我來說,飽得快,餓的也快。跟師父在姑蘇城待了幾年,蘇式湯面我可沒少吃,就算之后離開了那里,我也鐘愛面食,那個才是我認為早餐的首選。
這都是小事,去給君六找點樂子是大事。
我可不愿意為了混進宴席而剃頭發,扮不了和尚扮伙夫嘛,君十三就讓她扮成……嗯……扮成什么好呢……伙夫吧,油煙太重,她不喜歡……挑夫吧,還得干活……那就讓她扮歌女?不行不行,她要知道我存著這個心思,我得讓她活活打死。
那就讓在外面接應我吧。
要說這個知縣吧,跟客棧掌柜說得差不多,還算是比較能照顧百姓的。
寒冬臘月,廚房里面熱得待不住人,好幾個灶臺一起開工。可還是盛不下這么多的廚子,知縣就派人在廚房門口又壘了幾個簡易的灶臺,還添了幾塊砧板。外面和里面,那可是冰火兩重天。擔心這幫廚子一會兒冷一會兒熱的,愣是搭了一個木板房。一點兒寒風都透不進來,灶火正好足夠取暖。
這讓我對這個縣官的好感,增加不少。
從古到今,階級都劃分明確,正是常聽到的“士農工商”,士處在最頂尖的地位。又有“學而優則仕”這樣的話,仕是所有讀書人的終極理想。“士”和“仕”是有不小的差別的,不過放在這里,幾乎可以同等視之。
這意味著,取仕之后,進入了朝廷,就不能再用百姓的要求來要求他們了。作為父母官,這些人真就跟父母似的。要不就是像那些糟糕的父母那樣,只想著從孩子身上攫取利益,要不就是像不了解孩子的父母那樣,時常產生誤會和矛盾,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只有極少的一部分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再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判斷對錯,給出合適的建議和指導。
這位知縣,就是少有的這種,真正可以說是愛民如子的地方官。
在假裝和那些廚子閑聊的時候,他們都說自己是自愿來的,甚至是報名來的。知縣大人體察民情,懲罰奸商,為這些個苦命的人謀福利。縣城的治安也是極好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都因為知縣在處理完公務的閑暇時間,經常親自帶著衙役捕快巡街。
還制定了僅限于縣城內的舉報制度。
為富不仁也好,為虎作倀也罷,凡是讓黎民百姓敢怒不敢言的,都可以寫匿名信,投到知縣專門設置的郵筒里。知縣會派人一一核實,還不知派一批人,有明察,有暗訪,必須得有一個能夠服眾的結果。
按理說,治下太平,升遷是遲早的事。可是就因為知縣大人剛正不阿,得罪了上頭,一直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對于本地百姓來說,當然是好事了。可是,對于知縣本人來說,如此辛苦的工作,還得不到重視,換了是誰都不能接受。
從這幫廚子的話中,我覺得這知縣并不那么在意升官發財的事情,并不那么在意被提拔。不過不被重視,卻讓他經長黯然神傷。因此,他更加拼命的為百姓謀福祉,起碼得對得起這些百姓。
人心都是肉長的,這些百姓也不是無情無義的人,個個感恩戴德。
這樣清正廉潔、處事公道的知縣,怎么還跟君六扯上關系了呢?還是得親眼見到才能證實。
廚子不是跑堂,出不了廚房的門。我就佯裝身體不適,他們趕緊讓我休息,給我找了一個稍微安靜一點的房間。
等他們走了之后,我立馬一個鯉魚打挺,生龍活虎的,沒有半點剛才那副半死不活的樣子。
“得罪了!”
“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