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到了一個詞——倭寇。
倭寇可不是單純說倭人的意思。倭寇指的是以倭人為首,集結漁民和暴徒,共同組成的,侵害大明的勢力。
其中,倭人能占到十之一二,已經算是多的了,大部分都是大明子民。
他們不是被倭人逼迫的,是他們想要獲得超過自己能力的利益,而自愿鋌而走險的。
審問進行的很順利,那當然了,這些人哪有什么骨氣。
他們和倭人做交易。在倭人的帶領下,要侵占城邦,搜刮值錢的東西,中飽私囊。
這些人在這種罪惡的交易中,可以獲得終其一生,都不可能通過正當途徑獲得的金錢。
還是那句話,我跟朱祁鎮的仇,是我們的私事,并不會干涉到我對于大明的忠誠。
把這些人狠狠的威脅了一遍,在他們見識到我最有力的說服方式之后,一個個都發誓絕對不背叛大明。
我讓他們給倭人發訊號,就說事情有變,要再商議,先把倭人叫回來。
光叫回來還不行,還得多叫一點。
不是說我真的相信他們說的不會背叛,而是……只要這些倭人死絕了,就會牽連到他們身上,那他們唯一的活路,就是依靠大明了。
這樣就不會背叛了嘛,這不比賭咒發誓要可信得多?
在告訴了師父他們之后,我們的意見出奇的統一,決定埋伏倭人,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也不用什么特別的準備,倭人根本用不著我們太過重視。自唐代之后,倭人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我華夏民族的影響,可以說是只學到了中原文化的皮毛,沒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夫。
我們只是留下了那些漁民的衣服,套在我們的衣服外面,來迷惑倭人。然后就非常理直氣壯的現在海岸邊,“迎接”倭人的到來。
一艘不小的漁船,帶領著一些小船開到附近。我在岸邊揮手致意,把他們的目光都吸引過來。
還是比較謹慎的,一次只下來三個人,還是上次的那三個。
表現的恭敬些,把他們迎進島內。
通過翻譯,能跟他們保持順暢的溝通。他們問我發生了什么,為什么要叫他們回來。還說之前怎么沒見過我們幾個。
哪有心思跟他們廢話,瞬間兩個倭人殞命。
接下來就簡單的多了。
我問那個翻譯是漢人還是倭人,他說自己是漢人。那我就跟他說漢人可以活,只是有條件,問他想死還是想活。
哪有想死的人,他當然說想活了。那我就讓他跟我們一同去海邊,就說這兩個倭人突然昏倒了,讓他們那邊的人過來救治。
還是沒有騙到幾個人,就七個人下來了。說是把這兩個人扛回船上,帶到他們的營地醫治。
如法炮制。
這招用兩次就夠了,第三次的話,傻子都不會上當。
讓慢行閉氣潛水,繞到他們后方,摸上他們的船。我和師父也是一樣,從三個方向往中間合攏。
十三和小四兒嘛,讓他們在岸上,吸引倭人的注意力就好了。
比我們想象中要簡單的多,很快就結束了單方面的屠殺。
既然他們提到了營地,那我們也打算去看看,有沒有活口,解決一下,順便尋獲點物資。
營地只有一些卑躬屈膝的女人,像迎接主人一樣,迎接我們。
女人嘛……應該對我們也沒什么威脅吧……看他們都是和顏悅色的,估計也是被迫害的吧。
我們剛要走,發現那群女人卸下了偽裝,不要命的向我們發出不痛不癢的攻擊。
那……抱歉了……
嗯……怎么說呢,不能相信人性。也不能這么說,反正我們回島的時候,察覺出了問題。
我們放過的那些漁民,走的時候……也許是去而復返了吧。他們把死在島上和船上的那些倭人的腦袋砍了下來,帶走了。
無頭的尸體就陳列在海邊的沙灘上,已經被海鳥和其他的什么動物啃食殆盡了。
追兵在尸體附近,等著我們。
這群漁民應該是想用倭人的尸首,去跟朝廷邀功請賞。官員肯定得問他們相對詳細的情況,那我們的存在,就一定會被知曉,追兵,也就會被他們帶來。
那……羽衣和罡鶴他們一家三口……希望追兵只是沖著我一個人來的。
追兵有五個人,其中,有一個人看著眼熟……一時之間認不出來。
“他們人在哪兒!”
他們選擇直接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