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墨自幼體弱多病,幼年時常注意力不集中,疲勞嗜睡。但自從三年前第一次進入夢世界以后,他的精氣神越來越強大。
辰墨走進隔間的屋子里,拿了半張餅子,當做早餐吃。
餅子是熱的,看來是早上現做的。
“老東西起得真早,看來他跟我一樣,不用睡覺的!”
辰墨自言自語地走出小院,朝著墨靈村最中央走去。
墨靈村的房屋大多是茅草屋,泥巴糊墻,上面蓋著茅草,簡單卻也能遮風擋雨。
村中唯有兩處青瓦房,一處祠堂祖屋,一處學堂新房。
祠堂承載一族之傳承,學堂開啟一村之將來。
祠堂與學堂算是墨靈村最重要的建筑,被村民們的茅草屋圍在最中央。
其實,村里原本沒有學堂,這處學堂是幾年前新修的。
幾年前,現任村長徭役結束,回到村里。
他的回歸簡直是一個奇跡,村里人都以為他們那一批徭役早就死在了邊關,沒想到四十年后他竟然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個嬰兒,也就是辰墨。
村長的同齡人大多已不在世,村里僅有幾位老人還記得他。因他輩分高,又在外見過世面,被村民們選為村長。
鑒于全村竟沒有一人識字,沒有一人習武,于是村長動員全村人修了這間學堂,親自教孩童識字習武。
起初各家各戶都是反對的,山里的孩子讀書有什么用呢?難不成還能走出大山去外面做官?不可能的,這個時代,老百姓即便是讀再多書也難有出頭之日,更何況還是一群深山中被朝廷遺忘的老百姓。
也不能說被朝廷徹底遺忘,至少征徭役與收賦稅的時候,山外那些官老爺倒是始終記得他們墨靈村。
村民們反對建學堂,但是村長德高望重,以理服人,力排眾議說服他們,村民們最終答應修建了學堂。
當然,這只是村長給學生們上課時講述的版本。
村中更廣為流傳的版本是,村長以“力”服人,“力”排眾議,最終村民們被迫同意修建學堂。
這一點也是辰墨覺得村長,也就是他口中的“老東西”為老不尊的地方。
辰墨并不是墨靈村生人,而是村長退役回鄉途中拾得的棄嬰。
棄嬰,在這個時代,道旁時有所見。
前些年,辰國接連發生大旱、洪災,又起兵禍。一系列天災**,導致地里近乎顆粒無收。百姓涂炭,餓死者無數。
因食物短缺,有大量孕婦挨不到十月懷胎,腹中胎兒就早早夭折;有孕婦營養不良難產而死,一尸兩命;即便僥幸十月懷胎生下孩子,若無力養活,也只能無奈遺棄。
村長常說,這不是她們的錯,是這個時代的錯,辰墨只是這其中不幸的一員罷了。
相比于那些夭折于母體或餓死于道旁的嬰孩而言,辰墨能被村長拾得并收養,則又大幸。
也因此,辰墨雖然每天與村長斗嘴,口頭上叫他“老東西”,心里卻把他當做爺爺,發自內心地感激他。
只是,一想到他雖身為人師,卻蠻橫霸道不講道理,則又忍不住跟他斗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