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勇為俠,俠以武為尊。民以武報國,俠為國守土。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盡忠則為國士,取義可稱鬼雄。武風不輟,則俠士不絕;俠士不絕,則國運昌隆……”
這篇《武風》是墨靈村學堂每日誦讀的早課。
每日清晨,村長都會早早來到學堂監督學生們誦讀,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們尚武之風氣。
學堂就一個班,不分男女,學生的年齡跨度從六歲至十四歲不等,至于再大的就沒有了。
學堂沒有結業這一說法,凡年滿十五歲,無論愿意或者不愿,都會被村長攆出學堂。
辰國男性女性十五歲即成年,在這個時代,成年便意味著到了成家的年齡。
正誦讀間,一位十余歲的少年自學堂門口探頭進來,見村長正閉目養神,便對著其他學生比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想要躡手躡腳溜進學堂。
“站住!”
“王二虎,你又遲到了!”
村長耳朵動了一下,隨即睜開眼轉過頭來。
“村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今天出門的時候發現……”
王二虎本想編個理由搪塞過去,可是看見村長犀利的眼神,頓時沒了底氣,聲音也越來越小。
“編,你接著編,就這幾步路的距離,我看你能編出多少故事來!”
王二虎嘆到:“果然還是吃了距離太近的虧啊!上學遲到連個理由都沒法編!”
“小兔崽子,小小年紀不學好!沒點紀律性,以后要是上了戰場,你要還是這副德性,遲早受軍法處置!”
“誰說我要上戰場了!”
王二虎低著頭聽訓斥,小聲嘀咕到。他不敢正眼看村長,連父母都不怕,就怕村長。事實上,村里的小輩乃至他們的父輩都害怕村長,大概也就辰墨不怕。
“不準進學堂,去給我抄寫一百遍《武風》。”
“村長,不是我不抄,咱村窮,沒有那么多筆墨紙硯啊!”
村長頓時有些牙疼。
“那就去墻邊扎馬步,舉著石頭扎,扎到我喊停為止!”
“好勒!”王二虎如蒙大赦,領命而去。
王二虎今年十歲,比辰墨略大半歲多點,身高卻比辰墨高一個腦袋還有余,身材也更健碩,咋一看就給人一種憨厚少年的感覺。
學堂的課程分文課與武課。
文課主要是識字以及古文典籍學習。墨靈村全村兩百多口人,匯聚全村的箱底,也不過湊了十幾本破舊的書,學堂開辦以來,又陸陸續續從山外淘來一些書,但也遠遠不夠,文課能學的實在太少。
思來想去,村長只好把每本書的內容掰開了揉碎了,讓學生逐字逐句反復學習。
但這種反復學習的弊端就是枯燥無聊,大概整個學堂除了辰墨,其他人都厭煩文課。
相較于文課,學生們更喜歡武課。
武課的基礎課是體能訓練,進階課才是真正的習武。
村長自稱是西南州最精銳的士兵,十五歲以筑關徭役的身份到邊關軍營,后來被長官慧眼識英才,選為親信培養,不僅能學習軍武,更有機會識字學兵法。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到老了更被嘉獎厚賜告老還鄉安享晚年,這可是這個時代軍人少有的恩賜。
當然,這也是村長單方面述說,無人能作證,當年跟他一同被征徭役的村民,早已化作白骨留在邊關。
文課方面先天不足,村長能教給孩子們的并不多,但武課方面,卻深受村民以及孩子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