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天還沒亮,唐子文就睜開了眼,把即將要響的鬧鐘關掉,穿了一身白色練功服出門,道士們尚沉浸在夢鄉,觀里靜悄悄的。唐子文悄無聲息的開門,走出了道觀,開始沿著一條小道慢跑起來,跑道的盡頭是一處平臺,乍看是人工修成,實則是一大塊巨石形成的天然景觀,不得不讓人感嘆自然的鬼斧神工。山雖不高,但人站在巨石之上仍有渺小之感。
唐子文在巨石上停了下來,平穩了一下呼吸,閉上雙眼就開始打太極。18年來,寒來暑往,每天早上唐子文和老道士都雷打不動地來這里打太極。一開始,唐子文把這當做磨練意志的一種手段,后來他可以閉上眼打完一套拳的時候,他感受到了身邊的氣流,可以憑借空氣的流動來感知周身的物體,類似某不科學的網球世界的心眼一樣,唐子文本來以為這只會在那個氣死牛頓的世界里才會有,甚至他都想著以后是不是去打個職業什么的。
后來,他把這種能力告訴了老道士,老道士眼睛瞪得像銅鐺一樣,接著整個人的顏色仿佛灰暗了,嘴里一直喃喃著:“不可能呀,怎么會呢?”接著頹然地讓唐子文先走開,坐在地上仿佛人生失去了意義。
第二天打完拳后,老道復雜地告訴唐子文那叫“氣感”,人對于天地的理解到了某一境地就會有這種感覺。道家提倡“天人合一”,第一步就是感知自然,只有感受到天地之間無所不在地“氣”,方才能認識到自然的磅礴宏大,物、無物不包。只有感知到自然,才能夠接觸乃至融入自然;第二步就是融入自然,將自身和自然融合起來,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達到這一步,人就能將自己融于天地,最明顯的一個作用是能顯著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明明站在人面前,別人卻視若無物,不過電子設備什么的還是能掃描到的,老道就在這第二步;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即“天人合一”,人即自然,自然即人,人與自然合而為一,到這一步,人甚至可以借用天地的一部分威能,同時,人類的科技造物也將徹底無法掃描到自己的存在。
老道士說的這些狠狠地擊碎了唐子文的三觀,不是說這是科學世界嗎?接著老道又說自己花了十多年才邁出了第一步,又花了十多年才邁出第二步,至今仍然在第二步滯留。還說這種境界的進步是可遇不可求的,“心至意即至”,心境到了,意境也就到了。
但就在15歲那年,唐子文邁出了第二步,十幾年的感悟,讓唐子文在天地之間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也正是這十幾年的沉淀,讓唐子文褪去了浮躁,內心變得自由,無所拘束。唐子文仍然記得第二天老道士看見他時那副見了鬼的模樣,直問唐子文是不是某位祖師爺轉世歷劫來了,不過驚訝過后老道士也釋然了,畢竟唐子文起步早。不過從老道士偶爾抽搐的眼角還是能看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可是就在同年,老道去世了,并囑咐唐子文不許辦葬禮,而是將他火化之后撒在長江中。每次想看他了,就買枝花投入長江中就好,倒符合老道士自由灑脫的風范,用老頭自己的話來說這叫“天地生養于我,我自以殘身報之”。而昨晚唐子文之所以回家那么晚,就是因為繞路買了一枝花,去長江邊祭奠了老道士。
唐子文打完一套太極拳,緩緩睜開眼,只見一**日從遠方的山上升起,天地之間由茫茫的灰色變成溫暖的金色,陰影隨著陽光的擴散而消失。盡管十幾年來對這一幕已然司空見慣,可每次看見陰和陽之間的交替,唐子文都會不知不覺地沉浸在其所含的道蘊之中。
只是這一次有所不同,在沉浸之余,唐子文還感受到身體中某種東西松動了,這種感覺在老道士“傾進江湖里”后,他在大石上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的感覺隱隱相似,卻又有所不同。那一次他對天地的感悟邁進了一大步,從剛剛晉升還無法收發自如的狀態穩定了下來。本來有望再進一步,可惜靈感稍縱即逝,等他再想抓住時,卻已不見蹤影。唐子文猜測這應當是所謂“頓悟”。自那次頓悟之后,唐子文境界有所精進,再用心感悟天地,自是有另一番奧妙。
本來唐子文以為這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不會有第二次,可事實總是出人意料。他什么也沒做,卻再次抓住了這一閃而逝的靈感,可等他用心感悟時,卻又什么都感覺不到,只是冥冥之中感到自己的生活,似乎要發生某種不得了的變化。唐子文竭力想抓住那一絲靈感,可它如同白駒過隙、倏爾遠逝,不知到何處去了。
等唐子文從玄之又玄的領悟中回過神來,才發覺時間已經不早了,估計來不及做早餐了,如果不盡快出發的話甚至都沒時間在校門口買包子了。于是他只好放下心頭疑惑,跑回道觀,騎上自行車往學校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