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罩下的這一個龐大區域,里面的環境結構,完全是模擬了地球的環境結構,人與動物,甚至是植物生長在里面,完全沒有問題。
如此重要的時刻,陸川當然需要到場見證。
數個月的時間,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又遙遠了一些,月球號需要多飛兩天,才能抵達。
當然,不管距離有多遠,月球號天生便是宇宙戰艦,它非常輕松地抵達,然后在導航指引下,降落到了盆地內的空地上。
沒有從月球號上下來,陸川在艦橋上,便可以看到這里一個個林立著的巨大工廠,它們分布在四周,用一種很有規律的方式排列著。
這一些工廠,它們不會納入到城市的體系中,因為在陸川的體系內,將是綠色環保的城市,一座森林城市。
火星上的這一些工廠,在數個月內,便基本上形成了全產業鏈。一切都可以生產制造,已經不需要再依賴地球。
特別是火星上的礦產之豐富,遠遠超過了地球,各類的鋼鐵工廠建立,又細分了不同性質的工廠。
它們制造出來的金屬,會送到3D打印工廠,打印成無數的零件等等,再被組裝起來,從而變成了一臺臺的設備。
小到螺絲,大到像某個巨型部件,都可以制造。
全機器人和喪尸的火星,不需要考慮氧氣等等的問題,所以這一切,都是在露天下進行的制造。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制造出來,越來越多的工廠出現,它們帶來了更為龐大的物資,完全可以滿足各類需要。
全產業鏈形成的那一瞬間,陸川便知道,自己將不再依賴地球,而是可以不斷將這一些工廠進行擴建,或者是增加工廠的數據,讓這一個產業鏈變得更加的重要。
在這里,幾乎是望不到頭的工廠,它們形成的全產業鏈,讓這里的發展更加的迅速。更多的工廠成立,又會加大這一條全產業鏈的供給關系。
天穹系統,是星際殖民必需的科技,沒有它,幾乎不存在殖民之說。
銀河系中的星球,已經確認是無法適合人類生存的,所以只能通過改造,利用天穹系統,將一座座城市保護起來,再逐漸將這一些生態圈擴散到整顆星球中。
這一種擴散,便一個顆星球最終得到改變,至少需要上萬年。
如此一來便意味著,一顆星球的改造,有可能是數十代人的追逐,用時間硬生生將一顆星球變成了可居住的星球。
但在沒有成為可居住星球前,天穹系統是唯一拿人類生存得到保障的手段。
這一套天穹系統,不是來自生化工廠商城,而是陸川從競技之城商城中兌換而來,花費比起兌換月球號,還要更加的巨大。
將天穹系統吃透后,能夠生產制造它組成模塊的工廠,便是每一分第一秒都在工廠,制造出一塊塊的組成模塊。
“下去看看。”
陸川穿戴好宇航服,這才是離開了月球號。
利用這里的助飛器,陸川在離開了月球號后,便是飛在天空中,踩著這像是滑板一樣的助飛器,向著一處正在組裝的超級巨塔飛去。
這一座超級巨塔,高都在五百余米,如同一根巨柱。
不用說,這巨塔,便是天穹系統的一部分,它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出來,射向天穹系統的中心,讓能量散發,和其他的超級巨塔射過來的能量對撞,從而散發出來的能量,會像是瀑布一樣,籠罩著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