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聽了這話,心里還是相信的,這在燕王爺在他心里,雖然政治敏感度不是很強,有些意氣用事,但心里自有一股正氣的,希望大乾越來趙好!
遂開口道:“我看王爺的愿望馬上要實現了。”
“哦,怎么說?”鄭莊有些好奇的問道。
“陛下已經任命刑部尚書周闊為正,左都御史楊博和大理寺卿郭懷為副,將馬元一案與狄平等人進行了并案處理,依我看要不了多久,這件案子怕是會擴大化了,搞不好牽扯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呢!”孫化又接口道。
鄭莊聽了,高興的拍了拍大頭,才大笑著開口道:“太好了!”
……
而此時鄭文正在聽著鄭一對帝陵一案的匯報,腦中的思緒卻在飄飛。
按理說,在京城這件事只有四個人能悄無聲息的做到。
按照誰獲利就是誰做的的道理,在這件事中,鄭文無疑是最大的獲利者,因為其他三人不管誰受損,他都是最大受益者,但偏偏不可能是他做的,因為他身為皇帝,不可能,也不需要這樣做,所以首先排除!
而唐王鄭郊呢,身為先帝最寵愛的兒子,按理說不會這樣做,也不能這樣做。但偏偏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他,因為動手的人是他的,死去的許陽和李康留下的自白書中又處處暗示是他,而與這件事有直接關系的人又都死了他不是屎也是屎,就是滿身是嘴也說不清!
在這場政治博奕中,他就是處于最下風,無疑是最大的輸家。
而周王鄭桐的,按理說是不應該的,因為前段時間他剛剛被鄭文狠狠打擊了一番,名聲受損,這段時間應該沉寂下來。過了這段時間后,以圖東山再起。
但是誰又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而燕王鄭莊,在這件事情上,鄭文是看不透的!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自鄭文登基之后,鄭莊就沉寂下去了,一直都沒有動作。
而唯一的一次,就是給了鄭文一份奏折,而這份奏折卻恰恰是彈劾周王鄭桐的,鄭文還借此狠狠狠的收拾了鄭桐一番。
而這份奏折中又恰恰處處在向鄭文透露出他向鄭文認輸了,退出皇位爭奪。但是后續,卻又沒有任何動作!
這讓鄭文看不透啊!
他覺得他的好大哥鄭莊是個大智若愚的人物,搞不好這次的事情就是鄭莊做的呢!
但也僅僅只是想想,此時的鄭文腦袋都想疼了,但還是想不出這件事情到底是誰干的。
鄭文抓了抓自己的腦袋,才對鄭一吩咐道:“給朕盯緊了帝陵一案,朕要隨時都知道具體情況,朕也想知道這到是誰干的,即使朕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還有,也給朕狠狠的盯著三司的案子,這大乾的朝庭啊,也不知道有幾個是干凈的!下去吧。”
“喏!”鄭一向鄭文行了一禮遂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