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恩科考試,則比較有意思,這是一種皇帝特旨的會試,就全憑皇帝的意思來辦,只要不是太過分,太出格,朝臣們也不會管。
鄭文曾看過相關的資料,鄭文太爺爺在位的最后一次恩科考試,那次恩科考試按一般的會試來,但考的全是佛教的相關內容,當時作為主考官的丁均拿到考題的時候臉都綠了,但還是捏著鼻子主持考完。之后大乾的佛教更是受到了大乾官僚階級的集體打壓,到鄭文爺爺登基之后差點來了一次大乾版本的“滅佛”行動,當時的儒家階層與佛教及同情者來一次轟轟烈烈的對抗,只是后來的太后出面,才消糜了這件事。到鄭文父親登基之后,雙方才漸漸緩和下來。
所以說,大乾版本的恩科考試什么奇葩事都會出現。但總體來說,大乾的恩科考試是主要偏向于技術型官員的,這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傳統,因為太祖皇帝比較重視技術,所以太祖皇帝唯一的一次恩科考試,考的就是有關技術方面的試題,所以錢昌才會這么問。
這種恩科分為數科、水利科、工科、律科、農科、明經科、醫科等類型。數科考的就是算數,水利科考的水利方面的問題,工科考的就是工部的相關知識,律科考的就是法律,農科考的農學,明經科考的就是儒家的相關知識,醫科考的就是醫學。除卻明經科必須是舉人,其他的只要識字就行,因此恩科規模都是比較大的,因為涉及的專業知識比較多,做的準備也就很大。
但大乾只是第一次的恩科會試比較全面。其他的恩科會試都只會選一兩種或幾種作為考試,都是明經科為主體。
鄭文想了又想,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方才開口說道:“錢卿,這次的恩科考試就按太祖皇帝時的辦吧!畢竟是朕登基以來的第一次科舉考試,今年遇到的事太多了,轉移一下民間的注意力也好。至于規模嘛,就按大的辦,錄取人數,就錄太祖皇帝的兩倍,也讓明君喜慶一下!”
“諾!”錢昌一聽,頓時感覺松了一口氣,他就怕聽到什么怪異荒謬的要求,這會讓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難做。聽到鄭文的話,雖然也挺難的,涉及到這種專業知識,做的準備工作是非常大的,涉及的部門也挺多,但總比聽到什么荒謬的要求要強。
做為禮部尚書,最怕的就是恩科考試了,這種考試會讓禮部尚書欲仙欲死的,因為這種考試的主導權完全在皇帝手里,禮部是沒有什么決定權的。做好了禮部也不會落得什么好處,民間稱頌的是皇帝,做得不好就是背鍋的料。這種事對禮部來說,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但大乾的恩科考試的確是人才的聚集地,立國三百余年的大乾,有半數以上的宰相都是出自恩科考試,六部尚書及侍郎這一級別的官員,出自恩科考試的數不勝數。
鄭文認為,正是這種有個性的考試,才激發了民間的熱情,各種人才才不斷的進入大乾官場,充實到大乾的各個角落,三百余年的大乾才會如此有活力!
也就鄭文的便宜父皇,不知什么原因,登基十六年才舉行過一次恩科,使得大乾官場的活力遠不如以前。
鄭文也覺得這種制度挺好的,必須永遠的保持下去!
想了想,鄭文又說道:“這么大的恩科考試,你們禮部怕是會忙不過來,朕會讓其他部門的人協助你們禮部的。還有這次恩科會試,你們禮部就把這個消息發到《大乾周報》上,也讓民間高興高興,讓準備要參加考試的人準備的充分一些!”
“諾!臣多謝陛下。”錢昌聽了,就一臉的高興。這樣一來,他們禮部也能輕松一些。
鄭文見了,遂半開玩笑的說道:“錢卿,這大乾民間怕是盼恩科如同久旱逢甘霖啊!”
錢昌聽了,頓時就有些焉了,作為標準的儒家門徒,這恩科會試簡直是對儒家的一種蔑視!這讓他是受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