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也離開了正一觀,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要逃跑,而是需要殺敵。
現在正是一個反客為主的好機會,可以同戴松一道共同作戰,一舉將李全和董鴻儒這兩個老冤家,一次搞定
這個行動看似是計劃外額外的產物,卻也是蕭文明計劃的一部分,因此正一觀外的蕭家軍早就做好了出擊的準備,他們齊裝滿員、全副武裝,特別是牽來了駿馬,已經做好了快速突進的準備。
那就無需進行動員了,蕭文明也跨上駿馬,向躍躍欲試的蕭家軍的子弟兵們下達了命令“弟兄們跟我沖啊,誰殺了李全或者董鴻儒,我重重有賞要是活捉他們,賞銀翻倍”
說罷,蕭文明便連同宋星遙和林丹楓,在夜色當中追著快速移動的戴松的那一團火光,向著同一個方向追擊而去。
蕭家軍所用的都是戎羌草原上精挑細選出來的駿馬,即便是在黑夜當中行進的速度也極快,一路上超越了不知多少,用雙腳趕路的朝廷的屯田兵,后發而先至,沖到了他們的前面。
又行動了不多久的時間,路上出現了不少潰敗下來的人馬,看他們或是扎著黑頭巾,或是綁著黑腰帶,或是穿著黑馬甲,便知道他們是黑旗軍的人。
不用猜便知道,必然是被戴松殺敗了潰退下來的。
然而戴松卻似乎沒有俘虜這些人的打算,任由他們滿地亂跑,似乎不像是正常作戰該有的樣子。
蕭文明覺得奇怪,便拿住其中一個機靈些的問話,這才知道這伙子黑旗軍果然就是李全的人馬,他們在黑夜之中,遇到了一股極其精銳約有五六百人的騎兵隊,還不知怎么回事兒呢,便被對手一個沖鋒便沖垮了陣型,還沒開始作戰就已經潰敗了。
然而這對騎兵卻奇怪的很。
面對已經失敗的敵人,他們既沒有將其俘虜的打算,更沒有干脆一刀殺了取下人頭,反而只是收走了他們的兵器,沒收了他們的馬匹,便繼續向前沖鋒,似乎完全沒將這伙子潰兵當一回事兒。
蕭文明這下子算是弄明白了,原來這就是戴松的作戰風格
看樣子,這位小戴將軍作戰頗有點后世閃擊戰的味道,運用騎兵的機動力和沖擊力,一舉突破對手的防線之后,只求能夠用最快的速度解除敵軍的戰斗力,達到這個最低目標之后,就繼續向前沖擊尋找下一個目標。
作戰風格仿佛席卷大地的野火狂風,何其瀟灑痛快
這讓蕭文明想起了死去的毅親王。
他老人家曾經介紹過戴松的父親戴鸞翔,說這位海內第一名將,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位侵略如風的猛將,從來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功無不克、戰無不勝
等后來年紀大了、責任重了、官職高了,打仗漸漸地變得極為謹慎小心,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戴鸞翔一度統領大齊一半以上的兵力,任何一點過錯和失誤,就會極大地震動整個朝局,他也不得不小再三心謹慎啊
對于作戰的風格,蕭文明覺得倒是沒有什么可褒貶的,不管怎樣打,只要能夠打贏了,那就是好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