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皇帝這邊就未必能夠撐得住了。
說起來皇帝是九五至尊,是殺伐決斷,是隨心所欲,是毫無顧忌的存在。
但是僅憑皇帝一個人,是無法統治這個泱泱大國、億兆黎民的,必須尋求同文官的合作。
而只要是合作就必然會有妥協文官的意見皇帝不可能忽視。
當然真實歷史上也并不是不存在可以忽視文官意見的皇帝,最有名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
這位老兄還不只是不信任文官那么簡單,簡直是有一種天然的敵意,大筆一揮,隨便找個由頭,就是成百上千,甚至萬顆人頭落地。
不過他老人家也確實是能干,不需要那么多文官的配合,便能夠處理浩如煙海的政務,也算是中國古代那么多皇帝中的獨一份了。
而顯然現在的這位當今皇帝,顯然沒有朱元璋他老人家這樣的能力,否則不過是區區戎羌,怎么會搞得整個大旗朝廷如此這般的焦頭爛額
要換了朱元璋老人家,早就犁庭掃穴好幾回了
“那么除此之外呢愛卿還有什么別的良策已經關內和洛陽為依據,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的確是勝負難料,就恐有個閃失”
得了,戴鸞翔之前的一段話算是白說了。
這位大元帥多方分析,信誓旦旦、信心滿滿的一段話,到了皇帝那邊又恢復到了原地,又變成了“勝負難料”
皇帝的意思戴鸞翔很明白,是覺得自己的作戰方案太過激進了,是想要尋找一個折中的方案。
但是多年來的軍旅生涯告訴戴鸞翔打起仗來就是要無所不用其極,越是瞻前顧后,自以為考慮到了所有的因素,就越是打不好這一仗。
“微臣愚鈍。”戴元祥算是認了慫了,“除此之外的確就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了”
這時的戴鸞翔開始懷念起死了的毅親王了,如果他老人家還在的話,自己的作戰策略一定會事先同他商量一番,從而可以進一步彌補其中的漏洞。
更關鍵的是,在向皇帝陳奏的時候,老親王可以當個“捧哏”的,在一旁幫幾句腔,皇帝接受的概率也大了許多。
其實這時候的皇帝也在懷念毅親王。
雖然比不上戴鸞翔天才一般的指揮作戰和用兵水平,但是這位老皇叔無論如何都是作戰經驗豐富,并且還是最親近的皇親國戚,除戴鸞翔之外,說不定也能拿出更加溫和穩妥的方案。
這時候皇帝終于體驗到什么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了。
不過好在現在朝廷里倒還有一位老臣可以倚仗,便是老相國衛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