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鸞翔毫無疑問乃是知兵之人,這種最簡單的算術題,他不可能不會做,然而在時間又緊、回旋余地又少、兵力又不足的情況下,還要全殲敵軍,怎么看都是極其矛盾的。
蕭文明表達了他的擔憂,可戴鸞翔卻只回給他八個字“勉力而為、逆天而行”
勉力而為,蕭文明是聽得懂的,可逆天而行四個字,卻有作何解釋
難不成這個所謂的“天”,就是皇帝這個“天子”的“天”嗎
一想到這里,蕭文明禁不住捏了把冷汗“戴元帥,有道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咱們連起手來想要驅逐戎羌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多少還是應當量力而行,先把這一陣對付過去再說,將來有的是機會嘛”
然而戴鸞翔心意已定“爵爺不必再勸了。戴某這半生都在同戎羌作戰,起初我還能親率精兵深入草原、犁庭掃穴;到后來就只能勉強堅守;再到后來連守都守不住了說句該殺頭的話,戎羌這邊明主、名將輩出,軍力、國力一日強過一日。而我朝則日漸衰落,十幾二十年來,恐怕都看不到什么轉機。如今正是剿滅戎羌的大好機會,若是今日不得成功,那么往后這件事情就會更加難辦。我已決定要畢其功于一役,至于個人的榮辱得失,就只能拋諸腦后了”
蕭文明素來知道戴鸞翔并不只是一介武夫,反而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目光長遠的政治家。
這一回他所制定的計劃,就是為了長遠而考慮的。
所謂“一仗打出五十年的和平”。
然而此時此刻、今時今日,戴鸞翔的這番心思真的從他嘴里說出來,仍舊讓蕭文明感到異常的敬佩和激動。
蕭文明咬牙思索了好半晌,下嘴唇都被咬出了牙印,這才使盡了全力說道“大元帥竟然有此等決心,那我蕭文明也要助你一臂之力大元帥有要驅馳之處盡管開口,我姓蕭的絕不含糊”
“好”戴鸞翔同樣十分激動地贊了一句,“有爵爺這句話,我便如虎添翼,消滅戎羌又多了一份力量。”
戴鸞翔不能不激動。
任何口頭上的支持都是假的,只有兵力上的增援才是真的。
蕭文明蕭家軍的戰斗力他自己心里清楚,已經超越朝廷所有尋常的軍隊,說是可以以一當十都不為過。
五百蕭家軍,簡單的換算,那就是五千官兵,相當于把戴鸞翔手下可以用作攻堅的部隊人數,增加了幾乎三成,更是作為一支可以執行艱巨任務的機動力量而存在的。
這對于戴鸞翔戰術的靈活性,具有極大的意義。
雖然已經得到了蕭文明最堅定的表態,可皇帝定下的期限卻是一日比一日更加緊迫,戴鸞翔不敢有片刻的耽擱,在獻俘儀式結束后的第二天,他便又遞牌子進宮,想要先和皇帝道別,此后,便要出城去同戎羌進行那一場計劃當中的決戰、血戰。
雖然在乾清宮里,皇帝也曾被戴鸞翔頂撞了幾句,不過經過了一夜的冷靜,又被衛玉章疏解過幾句之后,皇帝的心情似乎好了很多,再次看到戴鸞翔,臉上也掛上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