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戴鸞翔了,他將各方面的任務考慮的十分周全,就連如何執行都有詳細的說明,那這個將軍們就是想提意見,也提不出來啊
但是帳中唯有蕭文明是客人,私底下還是能表達自己的一些看法的。
“戴元帥的策略倒的確是極佳的策略,可要實現這樣的策略,我們卻需要步步小心,一點錯也不能犯。只要犯下一點小錯,那就是引狼入室,風險太大了啊”
戴鸞翔也很無奈“時間如此緊迫,要打的仗又那么難,也都只有如此了不過戴某自信,只要一切按照計劃執行,便不會有差錯。”
蕭文明負責誘敵的任務,是所有行動的前導,因此他便先行一步,往洛陽東面前去尋找和引誘戎羌的主力去了。
因為這一回戴鸞翔是下了決心了,要在這一場決戰當中,盡量可能多地消滅戎羌的兵力。
因此,只要是看到了榮昌的騎兵隊伍,無論是在何處、無論是什么時間、無論是哪部分部落的人馬,蕭文明不由分說,先讓林丹楓和宋星遙率領手下幾個馬術嫻熟、武藝高強的子弟,先去打他們一下,把他們引誘過來再說。
然后就仗著自己子弟兵胯下的戎羌戰馬,要比正宗戎羌人所騎的更加精良的優勢,撥轉馬頭,便立即向洛陽城的方向移動。
并且跑得不快不慢,就讓戎羌看得到,卻抓不住、也打不著
蕭文明這樣的行動,在大齊朝眼里當然是作戰靈活、進退有序。
可在戎羌人的眼里,就屬于遇到了一群打了就跑的無賴。看來這群草原上的漢子還是太單純了一些,只知道惹了自己的,必然要報仇血恨,殊不知一張圍獵自己的大網,已經徐徐展開了。
就這樣蕭文明吸引過來的戎羌人越來越多,到最后已經放風箏似的,在他屁股后面,拖行了有四五萬之眾了。
這么一大群人馬跟在蕭文明的后面,蕭文明都覺得不寒而栗。
要不是這群戎羌,互相之間互不同屬,并且有些之間還有積怨,人一多反而拖慢了行動的速度,否則就像這樣即被于蕭家軍的兵力也壓下來,蕭文明一定會被碾成粉末的。
雖然也有戴鸞翔部署下的層層堵截,但這些堵截也就比紙稍微厚了一些,稍微一捅也就破了,除了激怒敵人之外,只能起到不能說沒有的攔截、延阻作用而已
這時候,蕭文明已經覺得誘敵的任務執行,自己應該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根據測算,關內的戎羌現在還能夠活動的總兵力,攏共加起來不會超過八萬人,而現在跟在蕭文明屁股后面的,就已經達到了三萬人之多。
簡單計算,可以說整體的誘敵任務,光蕭文明一個人已經完成了一半。
再加上戴松和其他部分的人馬,這一項任務是到了可以告一段落的時候了。
于是蕭文明不再四處誘敵,而是揮動全軍立即向洛陽城移動,同時也將屁股底下那些戎羌也引誘到洛陽城下。
洛陽城下,便是戴鸞翔所預定的進行決戰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