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蕭文明的動作有些太快了,快得甚至已經超出了戴鸞翔本身的計劃。
當蕭文明正將敵人引向洛陽城下的時候,戰場的部署并沒有完成,事實上,戴鸞翔本人甚至都不在洛陽城外
他正在親自赴青嶺放下,親自將防線上的守軍,全部調動到洛陽城周邊,而現在洛陽城周邊的守軍不能說全無戰斗力,但是沒有戴鸞翔這根主心骨,想要抵抗戎羌,無異于癡人說夢。
若在這種準備還完全沒有做好的情況下,就把戎羌輪到洛陽城下,那就和引狼入室沒有任何區別了。
而蕭文明就將變成大齊朝的第一號奸賊,也將會成為中原民族頭等漢奸。
蕭文明可干不出這種傻事,于是他在距離洛陽城還有一二百里的時候,便果斷改變行進方向,先遠離洛陽向北往青嶺方向移動,這樣戎羌也會跟著他的屁股后面向北方追擊。
那為什么偏偏一定要是向北方轉向呢
道理也很簡單,東邊就是蕭文明來的方向,西邊陣對著洛陽,南邊只有一條滔滔黃河,只有北方常年部署著戴鸞翔設置在青嶺的邊軍,應當還有一戰之力,那么不往北邊跑,還能往哪邊跑呢
偏就是這么一跑,又讓戰局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向北邊青嶺的方向拐過去不過二三十里的距離,蕭文明便正巧與一只大軍打了個照面,幾乎撞了個滿懷。
這支大軍不是別處的人馬,正是戴鸞翔所率領的青嶺邊軍的主力
原本這位大元帥去青嶺就是為了提兵南下,準備這一場在洛陽城下的決戰的,此時此刻此地與蕭文明會面,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這反而讓蕭文明心里更加有底,畢竟有了戴鸞翔這么一座大靠山。
于是蕭文明率領的五百蕭家軍一頭扎進了戴鸞翔的隊伍,找到這位大元帥,匯報了這兩天來自己的戰果“戴元帥,這一回,我牽牛鼻子牽來了三萬多戎羌,就擺到了元帥的嘴邊,元帥要生吃還是要活烤,悉聽尊便”
直到這時,蕭文明還是希望戴鸞翔能夠見好就收。
別的不說,就光把眼前這只三萬多人的戎羌大隊人馬擊敗,甚至是全數殲滅了,然后嚇得其余戎羌望風而逃,主動撤出關中平原,那也算是可以在皇上面前交差了。
然而戴文翔的心意極其堅定,就是要盡可能多的消滅戎羌的有生力量,三萬的人數雖然不少,但在戴鸞翔眼里還算不上是一塊大肥肉,犯不著為了這一點利益,就提前開始決戰。
不過在這些敵軍身上,故意使一使誘敵之計倒還是可以的。
于是戴鸞翔略加思索,一邊請蕭文明先到后隊去休整,一邊則命令自己手下的青嶺邊軍就地擺開陣勢,準備迎接這一支戎羌大軍的來襲。
大齊朝內換了任何一支軍隊、任何一位將領,哪怕他手里的人馬再多、實力再強,想要正面迎擊,那么多戎羌騎兵,蕭文明都會打心眼里替他捏把冷汗,并且絲毫不相信他能夠克敵制勝。,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