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戴鸞翔卻不一樣,既然這位“海內第一名將”有了戰勝敵軍的信心,那蕭文明就不會有絲毫的懷疑。
于是他便率領了本部蕭家軍的弟兄,運動到青嶺邊軍的身后,勒住胯下戰馬,先讓這群忠誠的坐騎和伙伴,可以有時間喝一喝水、吃一吃草,緩解一下連日奔波的勞頓。
然后再讓自家的子弟兵們吃上幾口飽飯、喝上一碗熱湯,恢復一下體力和元氣。
不過戴鸞翔那邊蕭文明也并沒有完全做撒手掌柜,專門派出手下的頭目劉辰,去前線打探一些消息回來。
誰知劉辰這么一去,卻打探回來了一條重要的消息。
原來尾隨追擊了蕭文明一整天的冤種,竟是戎羌一支最主要的力量,正是達利可汗還活著的弟弟達多王爺,親率的人馬。
這是劉辰親眼所見的。
達多現在的勢力,顯然還沒有他哥哥達利可汗活著的時候大,但毫無疑問是戎羌草原上權威性最高的部落和部落首領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兩個字去掉。
而蕭文明同達多打過不少交道,并且握手言和的多、而劍拔弩張的少,算是很有些交情的。
這一回決戰在即,極有可能一場大戰打下來,這兩個人之中至少有一個會死在戰場上,又或者雙雙殞命沙場,都是有可能的。
或是打個招呼、或者是一場訣別,又或者只是想說兩句虛情假意的客套話,蕭文明都想去見一見達多,也順便幫戴鸞翔助一助聲勢。
于是不由分說,蕭文明便拉起剛剛緩過一口氣的蕭家軍,重新回到前線去,去會一會那位曾經的達多王子,現在的達多王爺。
然而蕭文明尚未行動,卻見戴鸞翔擺下的戰斗陣型已迅速產生了變化,只見全軍人馬,前隊改作后隊、后隊改作前隊,以極快的速度,向洛陽城的方向退去,宛若落潮的海水。
大軍行動極其干凈利落,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因此倉促之間,蕭文明并沒有找到在前線指揮的戴鸞翔,一時也搞不清發生了什么。
事后才知道,戴鸞翔在達多面前演了一出戲,故意裝作中原軍隊膽怯避戰、組織混亂的假象,想要進一步引誘達多尾隨攻擊。
原本這樣的演技,對于腦子一根筋且極其好戰的普通戎羌首領而言是足夠的了。
然而這一回,達多卻并沒有受騙上當,約束了揮下數萬戎羌鐵騎,就是待在原地,絲毫沒有追趕戴鸞翔的意思。
戴鸞翔原以為此處離開洛陽城僅有咫尺之遙,只要誘騙達多提前發動對洛陽的攻擊,那么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的時間,便會縮短了許多。
然而達多算是個聰明人,并沒有上當,那么戴鸞翔的意圖自然也就無從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