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戴鸞翔這么一走,就讓計劃外的蕭文明陡然被頂在了全軍的最前線。
這位蕭家軍的主將突然發現,眼下的狀況居然是由自己這支不過幾百人的隊伍,面對戎羌三萬余人的大軍
蕭文明趕緊想要撒丫子走人,不料這時前頭卻傳來達多王子清亮的嗓音“爵爺請慢走,不同我說幾句話嗎”
這年頭人心叵測,蕭文明現在又同達多是敵非友,保不齊達多就是以說話為借口,想要一舉殲滅,或是包圍蕭文明將其俘虜。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更何況蕭文明算不得什么正人君子,更怕不明不白地就死了。
因此他原想不搭理達多直接走人的,卻不料這位草原霸主的有力爭奪者,不待蕭文明同意便只率領了二三十騎的衛隊便徑自上前,想要同蕭文明接觸。
分明手下有成千上萬的人馬,卻只動用不到三十人,這就很能體現誠意了。
蕭文明也是要面子的人,不光是要在戰場上要贏,在道義上也要做到無懈可擊,終于決定不走了,倒要聽聽達多這只北方草原上來的鳥,嘴里能唱出什么新奇的曲兒。
并且蕭文明還要來個反客為主,并不同達多寒暄,而是先嘲諷起來了“哎喲,久聞戎羌騎士作戰英勇,怎么我們戴元帥率軍返回洛陽,就在你們眼皮子底下從容行動,你們卻連進攻都不敢被近來的幾場敗仗打的嚇破了膽嗎”
達多一張嘴巴剛要說話,這是卻聽有人迫不及待地插話道“這不過是戴鸞翔使的誘敵深入、調虎離山之計罷了。又豈能逃得過我的法眼蕭文明你回去告訴戴鸞翔,他的計策已經被我識破了”
此人說話態度如此囂張,讓蕭文明心中禁不住產生巨大的反感。
要知道,戴鸞翔乃是威震南北的一員名將,不光是達多本人,就連當年的達利可汗都要尊稱他一聲“元帥”。
而此人敢知乎其名,可見也是一介狂生。
蕭文明根本不用看、不用猜,便能拆了他的身份,就是那位投靠了戎羌的中原文人馮天羽
馮天羽此人蕭文明早有接觸,知道他有真才實學,并且按照他現在的說法,蕭文明和戴鸞翔設下的誘敵之際,就是被他所識破的,那看來此人倒也頗有些見識,著實了不起雖然人品確實不怎么樣。
這對于蕭文明、對于戴鸞翔而言卻不是個好消息。
計謀被識破了,那也就說明誘敵之計未能成功,這么一大坨敵人游離在戴鸞翔的攻擊范圍之外,那么就算能將其余部分的戎羌消滅了,達多率領的這一支人馬也就會變成最后摘桃子撿漏的幸運兒。
而他們所爭取的這個桃子,便是那座經歷了連番血戰的洛陽城,可以說是天下最誘人的一個果實了
這時蕭文明倒有些慶幸自己還留在這里,爭取來一個可以同達多正面說話的機會,或許可以把已經被截斷了的誘敵之計,重新連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