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親王不在了,可康親王還在啊
一樣是至親王爺,一樣曾經領兵作戰,看樣子到頭來還是皇家自己的人值得信賴
雖然從根本上,皇帝是并不能完全信任康親王的,畢竟想當初,康親王變是皇帝爭奪皇位的直接對手,要不是看在他已經是皇帝最后一個同胞兄弟的份上,早就被當今皇帝隨便找個由頭殺了。
然而時至今日,朝廷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戎羌的兵馬就在玄武門之下安營扎寨了,領軍的戴鸞翔也因為種種原因被拿下來,皇帝似乎也只有康親王一個人可以選擇信任了。
只聽這位原本應當一言九鼎的皇帝,用略帶著幾分心虛的口氣詢問道“蕭文明,你和康親王曾經在福建平定過白炎教叛亂,你說說看,那時候,他領軍作戰可有可取之處如今朕再次啟用親兄弟,或許能有起死回生之效”
蕭文明也不知道皇帝怎么就提起了康親王。
偏偏一個皇帝一個王爺之間的大事,反倒要詢問蕭文明這個微末小官,他是既不敢說康親王的壞話,也不敢說他的好話。
畢竟疏不間親,他們倆是親兄弟,輪得著蕭文明在當中挑撥離間或者是說和作保嗎
并且康親王這人,蕭文明多少也是有所了解的。
論起帶兵打仗的本事,在皇族之中,他或許算是很不錯的,但同戴鸞翔畢竟不能相提并論,更何況康親王的忠誠心,恐怕也永遠比不上戴鸞翔康親王真的打從心底里放棄了當皇帝的迷夢了嗎
這恐怕也未必啊
“這個嘛”面對康親王這么個人物,蕭文明也只能給出模棱兩可的回答,“臣不知,不過以微臣的愚見,與其啟用對戰事一無所知康親王,還不如讓戴元帥戴罪立功吧”
在這個時候蕭文明再次推薦戴鸞翔,已經有些玩火、在刀尖上跳舞的意思了。
皇帝的忍耐也幾乎到了極限“戴鸞翔的事不要再說了,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要朕看,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家人。朕決心已下,這場仗,就讓趙希康親王的名字打完吧”
說著皇帝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傳朕旨意,傳康親王立即進宮覲見”
現在雖然已經是晚上了,但時間并不很晚,也不知康親王是不是從被窩里被拖出來的,總之他進宮的速度還是不慢,不過半個時辰的時間,他便已站到了皇帝的面前。康親王在外面的做派蕭文明是知道一些的,不說他是神采奕奕吧,卻也總能表現的滿面紅光、信心十足,不愧是一副天潢貴胄的模樣。
可在今日的勤政殿內,他卻表現得跟只小雞似的,低著頭、一言不發,低調得的簡直過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