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伯明就在蕭文明的身邊,見他如此氣急敗壞,禁不住啞然失笑道「蕭兄何必如此那董鴻儒輸得如此干凈,寫這幾句話,也不過是逞口舌之快而已。說到頭,也依舊不過是被蕭兄從高麗國徹底趕走罷了。」
「可是斗了那么多年,卻是第一回他在我面前這樣從容退走,還擺出這么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樣是可忍,孰不可忍」
蕭文明還真就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讓溫伯明也嘆息道「蕭兄此言甚是,這一回董鴻儒走就走了,還拉走了高麗國的一部分兵力,實力似乎比原先要更加強大了。并且看他統合黑旗軍和戎羌的力量似乎頗具成效,這樣下去又不知會如何地興
風作浪」
蕭文明擔心的其實也就是這一點。
他越想心里就越是不踏實,忽然下達了命令「小戴將軍,你這就率領五百弟兄,全都騎馬行動,前去追擊,誓要將董鴻儒這廝生擒活捉」
聽了這命令,戴松首先就是一愣而并沒有直接執行「不知爵爺,這又是何用意兵法素來有窮寇莫追之理,咱們現在前去追拿董鴻儒,似乎并非是個良機」
蕭文明雖然沒有經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打仗的那一套都是靠看書和后世游戲中的那一套,多少有點「野狐禪」的意思。
但是就是依靠著這些軍事知識,再加上蕭家軍超出時代的裝備水平以及優良的訓練,他幾乎打出了僅次于一代名將戴鸞翔之下的最佳戰績,在如今的這個大齊朝廷之中,儼然也有了名將之稱,讓同樣有名將潛質的戴松對其異常的尊敬。
按理說,蕭文明是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的,尤其是在董鴻儒已經擺了蕭文明一道,實際上已經握有主動權的情況之下。
然而蕭文明也有蕭文明的道理「小戴將軍,不是我意氣用事,實在是這姓董的這一仗被他占了些上分,咱們可不能讓他的士氣重新鼓舞回來。不加以打壓可不行。不過董鴻儒這家伙詭計多端,就怕他又暗中設伏小戴將軍去則去矣,需要多加小心,一旦情況不妙,便要立刻撤回,不要意氣用事」
蕭文明自己都在「意氣用事」,還有心教育別人呢
不過至少蕭文明的話,戴松還是聽進去了。
戴松奉命追擊董鴻儒,走了一天一夜都沒有傳消息回來,讓留在開城的眾人無不等得心焦,宋星遙甚至自告奮勇,想要單槍匹馬去找戴松,多虧蕭文明竭力阻止,方才讓這小妮子稍微消停一會兒。
不過宋星遙也說明了,要是第三天戴松還沒有回來,就是天王老子擋在面前,也要出門找一找。
「不用你宋二小姐去找,三天沒消息,我親自率兵去找」
總算是在第三天的傍晚,戴松終于率領出征索敵的兄弟返回了開城。
蕭文明得到消息,親自出去迎接,見戴松和手下的兄弟這一行雖然十分疲憊,卻并沒有傷亡,一顆心總算落了地,將戴松從馬背上扶下來,方才問道「小戴將軍這一次如何可否遇到董鴻儒」
戴松促著眉頭回答道「我這一去西行一百多里,一路上總有蹤跡,卻始終未能追上姓董的。后來在一處山谷前頭發現有大隊人馬,突然消失在密林之中,似乎是姓董的有意設伏。蕭家軍的兄弟都是絕爺一手帶出來的,其中也有跟著父親出生入死的老人,我不敢讓他們冒險,便趕緊退回來了。」
如果戴松所言不差的話,那么戴松這么一去,真可以說是險象環生,險些一不小心就要中了董鴻儒的女干計,要是踩進了他們的包圍圈,那么想要完好無損的回來就幾乎不可能了。
「看樣子這董鴻儒總算是長進了,居然還敢算計咱們了。小戴將軍這一回出去,雖然沒有斬獲,但是探明了董鴻儒的去向,也算是大功一件。「
「沒有斬獲那倒也未必。「戴松抬起了頭,」我倒是抓了條舌頭回來,爵爺有什么話盡管問他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