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愧是戴松,一出一進,果然沒有空手而回,并且他帶來的這條舌頭的情報也是極為重要。
原來此人乃是戴松將計就計,捉住的一個探子,這人并非是高麗國的人馬,也不是從戎羌草原上來的,而是黑旗軍的一員。
稍加拷問之后他便招供了,他原是從屬于李全的黑旗軍兄弟,如今李全和董鴻儒已結成了正式的盟友,互相行動、配合緊密,他也就幫著董鴻儒做事,也就倒霉催的,被戴松捉住以后送到了蕭文明的面
前
蕭文明知道,自從楊安平死后,原本就十分松散的黑旗軍組織已經近乎分裂,黑旗軍各部分名義上還都奉女頭領楊妙真為共主,但是實際上卻是各行其是。
尤其是那李全,還時常以黑旗軍的大頭領自稱,頗有一種另立中央、自立山頭的意思,并且他同白炎教的董鴻儒穿一條褲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而根據那條舌頭吐出來的情報,這兩個蕭文明的對頭實力上升,已經到了可以一同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地步,那么其威脅性也就與日俱增,對于蕭文明已然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而從這條情報的側面蕭文明也知道,楊妙珍現在的日子恐怕并不好過,白炎教的勢力已經深刻地滲透進了黑旗軍,而楊妙真手邊的幫手則是越來越少了
也不知這位風華絕代的女俠客女頭領,現在到底怎樣了
雖然戰斗進行得并不完全如蕭文明的心意,但是好歹開城算是收回了,那么除了少數零星的抵抗之外,整個高麗國也盡數被蕭文明收服,整場征討高地的戰役進行了三個月的時間,或許可以說是大功告成了。
開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蕭文明不可能棄之不顧由蕭文明轟塌了的城墻,看樣子還得由蕭文明親自把它重新建立起來。
這幾天蕭文明本人就住在開城,不緊不慢地收集建材,慢慢開始了修復城墻的工程。
工程進行到三天的時候,忽然有一隊人馬從白龍江東岸渡江而來,來的不是敵人,而是大齊國的禮部侍郎容良如,以及高麗國現在的監國大長公主。
容良如此來,是特意向蕭文明傳達大齊皇帝的旨意的。
征討高麗的戰役,是大齊國現在最重要的事務之一,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時刻掌握前線的動態,軍情戰報每天分三班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洛陽。
因此,雖然有著一個時間差,但是皇帝對于高麗前線的戰況了解得十分詳細,也明白,光靠蕭文明一個人就已然將高麗的形勢基本穩定。
于是,他便讓衛玉章擬了旨意派人送到蕭文明手里。
這道圣旨寫的可謂是熱情洋溢,對蕭文明多有勉勵,但是也提出高麗國的戰況要見好就收,要體現天朝上國的氣量,不能把別人趕盡殺絕。
只可惜皇帝的旨意來得還是太晚了。
緊急通知啟用新地址,請重新收藏書簽
免費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