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朝廷憑什么憑借著一張還沒半兩重的紙,以及一部幾同廢紙的大齊律例來從蕭文明手里奪取,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勝利果實呢
這件事情蘇志玄的確是管不了,也沒臉去管。
這時只聽蕭文明又說道“這兩年朝廷為了縮減開支,將天下的屯田所裁撤了有將近四分之一,那些被裁撤下來的屯田所的官兵,不是也讓他們自生自滅、自謀生路去了嗎什么時候替他們考慮過出路好幾次幾乎釀成兵變還不是靠著我臨海屯和臨海港上交的銀子,才糊弄過去現在我的屯田所,這么多將士自愿解散,不給朝廷增添負擔,難道蘇大人還不滿意嗎”
蕭文明同蘇志玄針鋒相對地吵了有一刻鐘的功夫,聚攏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并且這些人要么就是蕭家軍的子弟兵,要么就是同他們相關聯的親戚家屬,聽到蕭文明這樣的話,紛紛七嘴八舌地表示愿意離開臨海屯,就跟定蕭文明了
他們說話聲音越來越響亮,到最后就是在異口同聲地不斷呼喊“跟少爺走跟少爺走跟少爺走”
眼看著事情越鬧越大,幾乎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了,這時湯光耀和牛慶東二人趕緊上來勸解幾句倒不是去勸蕭文明,而是勸蘇志玄“大人,事情差不多有個臺階下就得了,可不能逼得太緊逼得太緊,沒法收場啊”
他們根本就不敢勸蕭文明,蕭文明又哪是空口白話就能勸得住的。
蘇志玄是兵部的官員,蕭家軍的戰斗力他不僅有所耳聞,并且還在洛陽城下眼目睹過的。
就算他是個不通時務、只知道勞形案牘的昏頭官,光是讀那些蕭文明已經刻意隱瞞了戰績的戰報,就已經心驚肉跳了每一次作戰蕭家軍,無論面對怎樣的強敵,總是能夠克敵制勝,至少也能打成一個不勝不敗的局面。
并且戰損比更是匪夷所思,損失一個蕭家軍,只造成敵人十人的死傷,那都是算蕭家軍發揮失常
在剿滅白炎教的戰役之中,一比一百的戰損比,蕭文明都打出來過
送人下地獄的效率,簡直要比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還高。
好漢不吃眼前虧,讀書人也不吃眼前虧。
蘇志玄算了一下,總算還是松口了“算了,就依蕭爵爺吧。不過有一點,爵爺手下兄弟隨身的兵器自然可以帶走,但是盔甲、盾牌之類的應當留下。”
古時候不太平,哪怕就是強悍如漢、唐這樣的盛世,也難保沒有強盜。
因此老百姓家放著刀槍棍棒之類的兵器并不違法,但是唯獨盔甲和盾牌屬于國家管制,哪戶人家私下藏匿,幾乎可以按照謀反論處了。
就連平定七國之亂有功的周亞夫,也是因為自己陪葬而準備了幾十例鎧甲,而搞得晚節不保
因此頗懂軍事的蘇志玄,讓蕭文明把鎧甲盾牌留下來,倒也是有他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