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追擊逃跑的戎羌騎兵,就成了蕭文明的必選項,并且原本也就是作戰科目當中的一項。
那么蕭文明不由分說、不再猶豫,立即指揮起手下的弟兄們,趕緊收起盾牌和火槍,立即跨上駿馬,前去追擊戎羌的敗兵。
蕭家軍所裝備的這些馬匹,一部分是達利和達多兩任可汗送給蕭文明的,一部分是蕭文明想方設法從戎羌草原上購買來的,還有一部分是自行繁殖的。
總之他們的品種都是十分純正的戎羌良駒,同眼前這些戎羌騎兵胯下所騎的,并沒有什么區別,甚至于品種更加優良。
并且在飼養這些馬匹的時候,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草料的質量。
正宗的戎羌戰馬,大多吃的是草原上新鮮的草料,這原本就是一種十分優良的飼料,也是戎羌良駒賴以成名的一大因素。
可蕭家軍所用的戰馬,卻沒有新鮮的草料可以吃,而蕭文明也并沒有虧待它們,除了吃些干草之外,還大量購入大麥、小麥,甚至是豆類給這些戰馬食用。
因此論起營養來,要比草原上的戎羌戰馬更加優越,馬匹的強壯程度也隨之要更勝一籌。
不知不覺之間,蕭文明已經擁有了比戎羌戰馬更加優良的戰馬,單單這一點蕭家軍,在騎兵最基本的戰馬的配置上,就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他的對手。
而在今天的作戰當中,經過那么多輪火槍的齊射,除了馬上的騎兵多有傷亡之外,他們的戰馬也不同程度地受了傷,只是馬匹的強壯程度要遠遠超過人類,因此就算中了一槍、兩槍,這些戰馬仍舊沒有完全喪失戰斗力。
但是無論跑動時候的速度,還是長途跋涉的耐力,都因傷大打折扣了。
于是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蕭文明的追擊分明是后發制人,卻要比跑在前面的戎羌騎兵更快。
而一馬當先的,又是林丹楓和宋星遙兩位武林高手,其余的兄弟緊跟在后,不停地尾隨追殺戎羌騎兵的后尾。
戎羌騎兵素來來去如風,速度是他們最驕傲的,有時候面對如戴鸞翔這樣強悍的中原軍隊,他們或許會打敗仗就像今天這樣但是靠著人輕馬快的優勢,就算輸了,他們也不會敗亡。
可今天就不一樣了,中原騎兵居然能夠攆著他們追殺,這一直以來都只是戎羌自己才能做到的事情。
就好像是一位武林高手,在和對方拼命的時候,居然發現對手所使用的招數和自己一模一樣,但偏偏功力要遠遠超過自己,這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
仗打到這個份上,戎羌終于徹底崩潰了就是撤退也變得毫無章法,失去了最基本的指揮,所有的騎兵就好像是一盆正在被狂風猛刮的沙子一樣四散奔跑,運氣好的還能逃走,運氣不好的就成了任人宰割的畜生。
蘇家壩一戰,就這樣順利結束了。
蕭文明取得了完勝,在傷亡的弟兄不到十人的情況下,就以幾乎相似的兵力,一對一戰勝了戎羌精銳騎兵,這不但是蕭文明第一次做到,并且還是中原王朝近兩百年來的第一次,是對蕭文明這么些年來的苦心經營的一次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