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明聞言大怒“董鴻儒,你怎么又在這里你不是幫著康親王在造反嗎”
董鴻儒輕蔑地一笑“我是戎昌好幾個部落的上師烏蘭通布大會乃是草原上的盛事,我怎么能不來并且監國康親王,也派我有使命在身,要與大汗商議大計”
“康親王就康親王,什么時候變成監國了看樣子是我進逼潼關之后,就沒有搭理他,他又在搞什么幺蛾子,在往自己臉上貼金了吧至于他派你的什么使命,我看也是些見不得人的陰謀詭計”
“蕭爵爺氣量也太小了,不知道我要辦的是什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中原與戎羌爭斗了有上千年歲月,雙方死傷慘重,也是該到了偃旗息鼓的時候了。我就是奉監國王爺之命議和來了,從此以后,中原與戎羌各守邊界,雙方百姓便能安居樂業,豈不美哉”
“你說得好聽康親王的這個所謂監國就是他盜取的,憑什么同戎羌大汗議和還有,金密狄王子就是被你的毒藥所害死的,你就是戎羌的仇人,妄言議和豈不是貽笑大方”
“這不過是你蕭爵爺的一家之言而已,是非曲直自有公斷。不過我勸大汗要向前看,金密狄王子之死,固然要查個水落石出,但是卻不能因為他的死,就耽誤了我們的大事,還請大汗明察。”
隨著時間的流逝,看來所有的人都進步了。
包括達多也在戎羌大汗的位置上坐出了經驗他面對蕭文明和董鴻儒之間的紛爭,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處于最終裁決者的位置,因此他根本就不急于做出決斷,甚至連決斷的標準他都沒有必要提前拿出來。
只聽他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們草原上的規矩,烏蘭通布大會期間,禁止所有的吵鬧和爭斗,一切等大會結束之后再說。”
話已說完,他根本就不給蕭文明和董鴻儒再次說話的機會,一轉身直接就走了。
董鴻儒也想轉身走人,卻被蕭文明叫林丹楓和楊妙真一左一右將他抓住不能讓他就這么輕易地在自己面前揚長而去。
而董鴻儒也顯然是有備而來,立刻有幾個護衛閃身上前,擋在他與林丹楓和楊妙真之間。
董鴻儒素來有勾結武林人士的習慣,并且做得一向還很不賴,頗有一些高手聚集在他的羽翼之下。
但是蕭文明自信,這些人無論如何也是斗不過林丹楓和楊妙真的。
對于這些護衛,蕭文明一點都不會害怕,然而董鴻儒卻混成了好幾個戎羌部落的所謂“上師”,這就需要認真對待了。
要是得罪了這些部落,也就違背了達多的命令,那就不是在和董鴻儒作對了,是在和達多作對
蕭文明反復斟酌,又料定在烏蘭通布大會結束之前,董鴻儒是不可能離開的,便暫時忍下這口氣,放董鴻儒走了。
不過暫時放了他,卻并不意味著置之不理,還是派出了他手下的兩位高手,一路跟蹤查明了董鴻儒下榻的地方,并且時刻留意他的動向。
說起來董鴻儒還真是雞賊,并沒有固定一處居住,而是分別住在幾個部落的營盤里,所謂“狡兔三窟”。
不過林丹楓和楊妙真那都是武藝高強、經驗豐富的好獵手,就董鴻儒這樣的一點小手段又怎么瞞得過他們
想要溜出他們的五指山,董鴻儒還真得好好動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