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姬婆婆。”一旁的姬玉植似乎看穿了李丹青的心思,在那時忽然言道。
李丹青挑了挑眉頭:姓姬?
“姬婆婆是爺爺在位時的宮女,能被賜予皇姓,當年應該是身居高位,不過現在在宮中無人過問,只有娘愿意收留,大概是和十多年前的藩王之亂有關。”李丹青還在細想其中就里,那姬玉植便有脆聲言道。
李丹青一愣,側頭看向這位唇紅齒白的三皇子,問道:“這事,你聽誰說的?”
“我猜的,年紀、處境以及姓氏,三者加在一起,不難推算出。”小皇子如此說道,也在這時抬頭用一種審視的目光打量著李丹青,見李世子面露詫異之色,姬玉植皺了皺眉頭,似乎有些不滿。
“你不會嗎?”他用一種很奇怪的語氣問道。
“咳咳。”李丹青干咳兩聲,掩飾自己被一個十歲出頭的孩童輕視的尷尬,嘴里訕訕笑道:“當然會,這天下哪里有本世子不會的事情!”
他這樣說著目光卻有些心虛的瞟向一旁,看向自己的另一位學生——姬瑤。
卻見那位公主殿下依然吧唧吧唧的吃著玉米,面對李丹青的目光,她只是抬頭看了一眼,便又沒了興致,低頭繼續奮戰……
姬玉植聞言,目光還是有些狐疑,他又問道:“那好吧,今天你準備教我們些什么?”
急于找回場子的李世子趕忙從懷里掏出了早就準備的好的書籍,言道:“你們年紀尚幼,咱們從最基礎的學起。”
“《春秋紀事》太祖立國之史,里面有……”李丹青倒是做足了功課,在那時正要侃侃而談。
“《春秋紀事》分為西隴、列將、百聞三篇。”但話還沒有說完,就被眼前一臉老成之相的皇子殿下打斷。只見姬玉植用一副小大人的口吻侃侃而談:“西隴所述乃是祖帝憑生,列將所言乃是祖帝麾下的文武百官的傳記,百聞所寫乃是立朝之后,經歷的六安之亂、成平之盛、西遼之戰三件大事……這些,我四歲時便以讀過。”
“四歲?!”李世子聞言瞪大了眼珠子,不可置信的看著姬玉植。
“本世子四歲的時候,還他娘在玩尿泥……”李丹青在心底暗暗嘀咕道,但鑒于之前被姬玉植輕視的經驗。李世子這一次倒是未有將這樣的話宣之于口,只是咳嗽一聲,在臉上擺出一副甚是欣慰的模樣。
“嗯,還不錯,本世子也……也差不多是這年紀讀完這些的。”
“所以,你今天準備教我們什么?”但姬玉植卻顯然不懂得人情世故,根本不理會李世子心虛的吹噓,在那時直直的盯著李丹青,再次問道。
為了挽回自己的顏面,李丹青趕忙又從懷里又掏出一本古籍。
“《山海辭》這書……”
“《山海辭》記錄的是上古之前,各方地界的奇聞異錄,從風土人情到奇珍異獸,不一而足。”
“雖然有趣,但大都只是古人們的臆想,并無實際根據可言,我五歲時讀過,但也只是因為這是少有的尚且存于世的前朝古本,并無什么營養。”可一如上次一般,李丹青的話還未說完,便又被姬玉植打斷。
姬玉植在這時投來的目光愈發的狐疑,似乎是在懷疑李丹青的能力。
吧唧吧唧。
李丹青陷入了沉默,房門前只有姬瑤啃玉米的聲音還在有條不紊的響起,似乎她根本不在意李丹青與姬玉植之間的談話,甚至連自己“吧唧”的節奏都不曾斷檔半刻。
這樣的沉默持續了足足十余息的光景。
李世子覺得有些尷尬。
他胸中墨水本就不多,這兩本書粗淺易懂,也是李世子年少時唯二完完整整的讀過的兩本書籍。
被全盤否定的李丹青不甘心在一個十歲出頭的孩子面前落了下成,更何況此刻姬玉植審視他的目光,讓李世子愈發的不爽。
他決定一定讓這臭屁的小家伙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眼珠子一轉見姬玉植手中拿著一本書,索性道:“為師倒是嘀咕了小皇子的博學,但沒關系,為師所學繁雜,天文地理無所不精。你手中書本是何物,可有不懂之處,大可一問。”
姬玉植聞言倒也并不遲疑,直接將書本遞了上來。
《經世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