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的眾人頓時臉色一變,皆頗為意動。
姬師妃執政監國,固然有姬齊的遺命所致的緣故,但更多的確實當時無論是太子一黨,還是二皇子姬斐一黨,都沒有穩操勝算贏下對方的自信。
維持脆弱的平衡,是雙方反復思量后等來的權宜之計。
但在這期間,隨著李丹青的反復出手,雙方都意識到長公主姬師妃并不是他們想象中那般,可以輕易被掌控操之人,反倒是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手中的力量被不斷蠶食削弱,借著李丹青兵敗,姬師妃在民間的聲望大減的時候,雙方都決定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這時出手,奪下那道他們夢寐以求的王位。
而在場的官員,大都是兩黨之人,聽聞這話,自然如同聽見了沖鋒的號角,一個個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陸府主說得沒錯,國不可一日無君,早立新群確實是必要的事情,太子是先帝生前所立,名正言順,理應繼承大統!”項略文在這時接過了話茬,如此言道。
“當初朱紫甲曾說過,先帝走時曾言,太子不堪大用,新帝得另謀人選,怎么?想府主是想要忤逆先帝的意思?”面對項略文這樣的話,陸沉戟并不慌張,反倒優哉游哉的繼續言道。
二人其實都明白,在這相封殿中,就算他們吵到口干舌燥,實際上對于新君的確立都并無任何作用。
以如今武陽的情況,無論是姬斐還是姬權,想要登基繼位,免不了是一場兵戈,唯有刀刀見血的你死我活之后,勝者才有登基的機會。
這番爭吵其實是做給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的,讓他們明白,奪嫡之爭已經進入尾聲,該戰隊了……
至于那王座上的姬師妃,他們卻并不關心。
畢竟沒了李丹青,姬師妃在朝堂上唯一的根基也不存在了,就算這長公主天賦卓絕,極有可能為武陽朝開辟圣山,但畢竟那是還未發生的事情,現在的姬師妃在他們的眼里依然不成氣候。
二人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一旁也不斷的有官員加入,引經據典的為各自一方助威。這本應決定萬民社稷的朝堂,此刻在那響徹不覺的爭吵聲中,鬧騰得宛如集市。
而更可笑的是,沒有人去在意西境四郡的兵敗之事,也沒有人去想伐遼大軍倒下之后,遼人的鐵騎繼續東進,會有多少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反倒只是攻擊彼此,爭論著那王座的歸宿。
從龍之功,扶龍之臣。
這樣的大功勞,足以讓他們榮華富貴,一生無憂。
至于四郡之地,至于遼人大軍,大不了就是遷都,大不了就是賠地。
而他們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作威作福而已……
姬師妃的臉色徹底冷了下來,她很難想象眼前這群站在相封殿,爭吵得面紅耳赤,衣冠楚楚的家伙們就是她武陽的肱股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