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李丹青本來就對于莽窟抓到遼人甲士之事頗為在意,也有心想著從哪些遼人俘虜中問出些東西來,聽聞莽窟有了收獲,李丹青自然極為在意,在這時看向對方。
莽窟聞言,也不賣關子,在那時說道:“遼人的嘴很嚴,我們用了很多辦法,才撬開他的嘴,大抵得知了黑絕的傷亡情況,但關于枯月山的一切,他卻并不知情,當然也有可能,他緊咬著牙關不肯松口,但據他所說,完顏冕在枯月城外安營扎寨,并沒有趁著我們大軍戰敗而直取武陽城的意思,似乎還打算在枯月城中久住下去。”
這樣的消息說不得多么辛密,但卻不乏有值得推論的點。
就如之前李丹青疑惑的那樣,遼軍的這次入侵處處透著詭異,既不在乎錢糧,也不再乎土地,更每每錯過戰機,絲毫不急著進攻武陽城。
若說之前他們輕視武陽,可這次李丹青的軍隊也算是給他們帶來不少的損失,他們不趁著大軍勝利,氣勢正盛而陳勝追擊,反倒繼續據守,怎么想,怎么讓人覺得不合兵家之道。
放在以往,面對這樣的情形,李丹青一定會認為遼人被什么東西拖住了步伐,可經歷了之前的大敗,數十萬人,因為自己的莽撞而死,李丹青卻是沒了那篤定的自信,反倒暗暗想著,這會不會是遼人的有一個陰謀。
(本章未完,請翻頁)
“除了這些,就沒有別的了?那遼人俘虜在何處?帶我去看看。”
李丹青畢竟也是人,在經歷了之前的失敗后,他的心底不免有些投鼠忌器,不敢再如以往那般,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便得出自己的結論。
他想要更多的了解關于遼人的一切,知己知彼方才能百戰百勝,尤其是對于如今已經處于困境中的伐遼大軍而言更是如此。
但聽聞此言的莽窟卻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那遼卒在一番嚴刑拷打后,似乎是害怕吐露更多消息,趁我們不備,咬舌自盡了。”
聽見這話的李丹青面色一沉,好不容易得來線索,就這樣斷了,對于大軍而言是個不小的損失。
遼人入侵已經有數月時間,但到現在為止,算上四十萬白狼軍,武陽損失的精銳都近百萬之數,可連遼人的目的都沒有摸清,這再打下去,怕是也哪有善果。
想到這里的李丹青,臉色凝重。
這時卻聽莽窟又說道:“不過我們從那遼人的身上收到了一些東西,還未來得及一一翻看,世子正好醒了,那就由世子來審查吧。”
說著便有甲士從帳外走入,將懷里的事物一股腦的放在了李丹青的身前。
李丹青皺著眉頭看了看,只是一些碎銀、水壺以及刀刃,還有一封書信,李丹青本想著看看其中的內容,會不會有關于遼軍的目的,但打開一看卻見那只是一封寄回家中的家書。
李丹青有些失望,有翻找了一番,卻發現了一張畫像,上面寫著完顏冕三個大字。
遼人的階級分明,等級制度森嚴,尋常人見到了曲部統領那是要無條件的服從對方任何命令的,若是稍有怠慢,曲部首領就是殺了他,旁人也挑不出半點刺來。
故而遼人大都會攜帶首領的畫像,一來以示尊敬,二來也是害怕自己真的遇見了,未有認出,丟了禮節,給自己招來麻煩。
李丹青意興闌珊的將之打開,可那上面的畫像卻讓李丹青的身子一顫……
那畫像上的人相,滿頭白發,身材干瘦與那日在陣前所見的“完顏冕”,根本不是一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