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福聽了張敏娟之言,卻不得不對她提醒道:“娘親,盡管你悲天憫人,一片好心,但新帝的防備心很重的,我怕新帝知道咱們這么做,會懷疑我們居心不良而秋后算賬的……”
宋福福的話一說完,全家人都十分的擔憂。
“小弟說的也有道理,就算表面上,新帝不懲罰我們,以后也是說不準的,自古伴君如伴虎,皇上和老虎一樣,防備心出奇的重,在乎的只有他的帝位,哪有什么君臣情分?”宋平也覺得宋福福的擔憂是正確的,不得不防。
二皇子這個人,為了除掉鎮北王,處心積慮,如今自己一家也和鎮北王一個身份,又焉能不防吶?
宋楚寧和張敏娟也為此事憂慮,好不容易當上了鎮北王,一家人幸福安康的活著,絕不能因為這事而弄沒了。
這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不這么做,阿暖的人情難還,大澳國那么多受災老百姓也將死去,于心何忍?
“罷了,思來想去,即便以后新帝猜忌我們,我們也不能見死不救,這些老百姓都是無辜的,不能就這樣枉死。”最后,宋楚寧決定,借糧幫大澳度過危機。
至于以后,新帝怎么對付他們一家子,那些,都管不了了。
張敏娟聽了,也覺得宋楚寧說的對,她說道:“正是如此,新帝懷疑我們,是我們沒辦法阻止的,我們和阿暖的緣分,也是上天注定的。”
“即便我們不借糧食給她,遲早新帝也會查到我們和阿暖是朋友,到時候,還是不會放過我們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提前搭把手,救救這些無辜的百姓!順便,也給阿暖一個交代!”
張敏娟想起之前阿暖為了保護自己,不惜以身犯險,去刺殺鎮北王,差點就丟了性命。
如今,她國家有難,自己又怎能見死不救?
她做不到!
三個孩子一向都聽從張敏娟的話,這會也都覺得張敏娟說的有道理。
以后的事情,誰也算不到,與其瞻前顧后,不如先解決眼前的事情。
很快,這件事情就傳到了京都,一些大臣都懷疑宋楚寧通敵,于是紛紛聯名向新帝彈劾宋楚寧。
上朝的時候,大臣們紛紛進言。
“皇上,鎮北王不經朝廷同意,擅自資助敵國,居心叵測,應該嚴懲不貸。”
“皇上,敵國發生災情,本來就是上天懲罰他們,暗中相助我國。而如今,鎮北王卻違背天意,資助他們,微臣怕上天會降罪于皇上!”
“皇上,鎮北王這是通敵,應該立即解除他的兵權,不然一旦叛亂,可就釀成大禍了!”
……
大臣們都極力反對宋楚寧借糧食給大澳國,幫他們度過危機。
誰知,新帝一聽,卻冷笑一聲,直接怒斥他們道:“你們不分青紅皂白,就隨口攻擊鎮北王!你們可知道,鎮北王為朕立下了多大功勞嗎?”
“看看,這是大澳國不日前呈給朕的談和書,書中說,大澳國十分感激鎮北王的慷慨解囊,資助他們糧食,幫他們度過難關,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大澳奸臣因為災情,早就已經蠢蠢欲動,窺視我邊疆,欲發動戰爭,幸得鎮北王援手,才轉危為安,故而愿同我國永修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