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心神已與琴音融為了一體。
從幼時開時,
一點一滴的記憶在她的腦海中回轉,
識字、說話、念書、寫字、學琴、作畫……
她從小便很乖巧聽話,能過目不忘,所學甚廣。
一日,
會賓客宴會,眾人見她才思敏捷,紛紛拍手稱贊。
蔡邕哈哈大笑,一時興起,隨口問道:
“琰兒將來想成為何種人物啊?”
她歪著腦袋,想了想,道:
“琰兒要成為班昭姐姐那般的才女,能以筆墨書千秋風彩。”
眾人皆只當作戲言,班昭一人編寫漢書,名留青史,豈是常人能辦到的?
蔡邕亦搖了搖頭,“女兒家家,不求有千秋功業,爹爹只盼琰兒能找到一人托付終身,便無憾矣。”
“琰兒不想嫁人。”
小丫頭揚起小臉。
“哪有女兒家家不嫁人的?”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
……
九歲時,
燭光下,蔡邕彈奏時,一琴弦忽斷,正要改換琴弦,
一旁,
撐著下巴,映襯著燭光,正津津有味地品讀著一本典籍的小丫頭隨口便道:
“第二根弦斷了。”
蔡邕微微一愣,捋了捋胡須,輕笑一聲,再度抬指勾斷了一根琴弦,
“何如?”
小丫頭只盯著手中的書籍,將已讀完的書翻了一頁,
“第四根弦斷了。”
蔡邕撫掌大笑,“吾之琴藝得以傳世矣!”
燭光中,小丫頭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得逞的笑容……
再之后,
她如愿以償地成為了才女,聲名遠揚,慕名拜訪的人越來越多。
然而,
她卻發現,自己真正追求的卻并非是成為才女,
而是,
精神上的自由。
那些所謂的青年才俊除了只會夸贊,還是只會夸贊,除了為名利而來,還是為名利而來。
能使她真正自由的,只有書中的世界。
四書五經他能倒背如流,三從四德她亦通曉。
可是,
要問她最喜歡的書是什么?
這是她的秘密。
就算是爹爹蔡邕也不知道,爹爹一直以為,她最喜歡的是歷史典籍,
可誰也不知道,
她悄悄看得最多的卻是《詩經》。
里面的每一個故事她都看了不知多少遍。
她也是女孩子啊。
她也曾憧憬那樣的故事,遇到那樣的人。
不過,
這個秘密一直被她藏在心底,誰也沒告訴。
直到有一天,
她遇到了那個人。
本想將那支玉簪悄悄買下來,卻不夠錢幣,那個人居然直接說要送給她,
喂喂喂,哪來的愣頭青啊!
哪有一見面就贈簪的啊!
她當即轉頭就跑,可沒想到自己抄寫有《詩經》的字畫居然不小心掉了。
她曾緊張了一天,后來回去找也沒找到。
就這樣,
她的秘密有第二個人知道了。
居然還不知道名字。
還好是個陌生人,以后大概也不會再見了。
她這樣想著,心里大松了口氣。
然而,
兩天后,
居然第二次見到了那個愣頭青。
本以為她的事要暴露了,那個人居然幫她瞞了過去?
她大松了口氣,正好那人想聽琴,她便拿出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琴技。
本以為對方應當會如同其他人一般夸贊聲不絕。
然而,
那人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
她仍舊記得他當時的口吻,
十成可得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