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繼續前行,那座高塔越來越近。
不過在高塔與鬧市之間,還隔著一座拱橋。來到拱橋之前,就聽到一陣銅鑼聲響,然后就見一頂八抬大轎無聲無息地從橋上走來,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衙役打扮之人,方帽皂靴,手中拿著銅鑼,是為鳴鑼開道。縣官出行鳴鑼,打三響或七響,稱為三棒鑼、七棒鑼,意為“速回避”、“軍民人等齊回避”。知府出行鳴鑼,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回避”。一州巡撫出來,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回避”。而總督一級的封疆大吏出行,因是極品,打十三棒鑼,意為“文武百官官員軍民人等齊回避”。這人一連打了十三棒鑼,竟是總督的待遇。
在其后又是八名衙役,手中分別舉著“回避”牌、“肅靜”牌、官銜牌、鐵鏈、木棍、烏鞘鞭、金瓜、尾槍。轎子兩側有護衛兵丁,身披甲胄,手持長槍,頭盔和長槍上都有鮮紅的穗子,聲勢浩大。
不出意外,這一行人同樣不是活人,轎夫都是紙扎的假人,而一眾衙役和護衛兵丁則是神色木然,眼神呆滯。
李玄都停下腳步,仗劍而立。
那一行人也停下腳步,為首的敲鑼衙役開口道:“大膽!總督大人出行,為何不讓路?”
這倒是李玄都略微吃驚,因為一路行來,除了那些巫教中人之外,這滿城鬼物從不與他們交談言語,這還是第一個開口說話的“人”。
既然如此,李玄都便沒有急著動手,反問道:“倒是不知是哪位部堂駕臨?”
那衙役清了清嗓子,道:“爾等且聽好了,我家大人是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總督秦州、中州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
李玄都微微一怔。這一串名字雖然很長,但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總督”。總督是封疆大吏,早年時,并非常設官職,因事而設,事畢即撤。待到如今,已經是常設官職,統轄一州或數州之地,出任總督之人,常常加授兵部尚書或都御史的官銜。
所謂總督秦州、中州等處地方,說明這位總督乃是秦中總督,自穆宗皇帝以來,朝廷只有過兩位秦中總督,分別是祁英和秦襄,在秦州失陷之后,秦中總督便已經空懸多時,等同被裁撤。
秦襄如今正在遼東領軍,當然不可能出現在此地,而祁英則是死于地師之手,倒是不知道從哪里又出來一個秦中總督。
李玄都道:“從未聽說過什么秦中總督,怕不是個冒牌貨。”
那衙役聞言勃然大怒,神色由木然化作猙獰,用手中用來敲鑼的小錘一指李玄都:“來人,把這大膽狂徒拿下!”
在他身后的一眾兵丁應諾一聲,齊齊向李玄都攻來。
李玄都隨意刺出幾劍,便將這幾名兵丁擊退。然后一劍攻向那名敲鑼的衙役。便在這時,敲鑼衙役身后的兩名衙役突然躍出,一人手持“回避”令牌,一人手持“肅靜”令牌,一左一右向李玄都打來。
李玄都反手一劍挑開“回避”的令牌,又是一掌拍出,與“肅靜”令牌相擊,只是一掌便將這名衙役直接震碎。
這一番變故,連通剩下的六名衙役也一起動了,加上先前被李玄都逼退的兵丁,將李玄都團團圍住,從四面八方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