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顆顯化大日如來法相的佛骨舍利也隨之化作飛灰,隨風消散。
在不遠處,陰火重新凝聚成徐無鬼,他的手中又出現了一顆佛骨舍利,要知道靜禪宗畢竟曾經是佛門第一大宗,鼎盛時亦曾與正一宗并稱為江湖正教的泰山北斗,寺中供奉的佛骨舍利足有三顆之多,在靜禪宗覆滅于徐無鬼之手后,全部落入了徐無鬼的手中。
徐無鬼又祭起一顆佛骨舍利,結出“不動明王印”,一時間佛光普照,顯化出一尊一頭八臂的不動明王像,右手拿劍,左手握羅索,盤坐于金蓮之上。
諸佛菩薩的造像大致有二種類型,一是安詳相,一是忿怒相。大日如來是佛祖的安詳相,明王是佛祖忿怒相。
佛門有五大明王之說,不動明王居于五大明王之正中,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身邊,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稱為不動尊或無動尊,與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并列。
只見不動明王相上升起起一道道金色佛光,只是這佛光中沒有半分慈悲,只有包含著佛陀怒火的冷酷。
巫陽被佛光籠罩,竟是動彈不得。
徐無鬼暫時困住巫陽之后,便要舉起掌中的“三寶如意”,準備開啟通往人間的門戶。
就在此時,一直沒有動作的李玄都終于出手。
此時的李玄都不是長生地仙勝似長生地仙。
徐無鬼只得停下手中動作,一揮袍袖,潑灑出層層疊疊的青色劍氣。
李玄都以雙手擋住那片連綿不絕的劍氣。
層層疊疊的劍氣轟然撞擊在李玄都的掌心上,如同一條大江撞在了崖壁之上,當頭的劍氣如江水一般粉身碎骨,但其后的劍氣仍舊是源源不絕。
李玄都的雙手上青筋暴起,衣衫飛舞,如同與一條浩蕩長龍角力。劍氣仿佛無窮無盡,依舊憑借著穩步攀升的氣勢,緩緩推進。
李玄都雙手先是鮮血淋漓,繼而血肉模糊,可始終不曾后退,反而使得劍氣一鼓作氣再而衰。
徐無鬼食中二指并起,畫了一個圓。
圓分黑白兩儀,此乃“陰陽兩極生”。
劍氣驟然變陣,洶涌劍氣被分成兩股,從李玄都的身邊激流而過,然后首尾相接,形成合圍之勢。
此招出自“太陰十三劍”,雖然是守式,但在徐無鬼的手中,也能以守為攻。
李玄都不敢怠慢,只見絲絲縷縷的氣機在他掌間匯聚,氣機如線,不斷交織,先是隱約可見勾勒其形,隨后有氣機不斷填充其中,最后一柄完全由氣機構成的青色長劍出現在李玄都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