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真人矮身向外倒飛了出去,在三丈外止住身形,王南霆左手掌心中但覺一點疼痛,舉手一看,只見掌心中已刺了一個小孔,已經被劍氣刺穿了掌心,隱隱有鮮血滲出。
王南霆臉色不變,說道:“好一個掌中藏劍的‘萬華神劍掌’!”
太微真人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答話,王南霆又是一劍劈下,勢大力沉,太微真人舉劍擋格,手上勁力頗為微弱,手中長劍竟是被震飛出去。
不過太微真人對此并不意外,兩只大袖一抖,只見得云霧繚繞,其中劍光隱隱,隱約有金石之聲。
雙袖所至,劍光便如鋪天蓋地一般,讓人眼花繚亂。
在場觀戰之人都是見多識廣之輩,立時認出這套劍訣并非是東華宗的手段,而是和“萬華神劍掌”一般,都是清微宗的絕技,名為“龍遁劍訣”,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此劍盡得其中玄妙,又兼具五行遁術,故名“龍遁劍訣”。
在李道虛整理完善“北斗三十六劍訣”之前,“龍遁劍訣”的地位還要高于老版的“北斗三十六劍訣”,是為清微宗的最為上乘法門。想要修煉此路劍訣,除了要劍術高超之外,還要精通五行遁術和奇門遁甲,故而修煉起來極是困難,所會之人寥寥。在李道虛整理完善“北斗三十六劍訣”之后,大多數清微宗弟子都專心修習“北斗三十六劍訣”,修煉“龍遁劍訣”之人愈發稀少,便是清微宗中,精通之人也就十指之數,就連李玄都也未曾習得,也不曾想太微真人竟然將“龍遁劍訣”練成了。
王南霆迎上大袖劍光,一觸即分,然后身形飄搖落地,緊接著身在半空中的太微真人出劍不停,道道劍光好似雨落,王南霆卻也不敢太過托大,將落下的劍氣一一打散。
太微真人催動“龍遁劍訣”更急,劍光越來越多,而且劍光各異,有如長虹者,有如牛毛著,有如游龍者,有如蚍蜉者,有如箭矢者,有如長劍者,有如白練布帛者,有如針尖麥芒者,紛紛而落,只見得數十丈之內盡是劍光。
王南霆只是謹守門戶,任憑劍光再多再急,卻也不動分毫,大有不動如山之意。
就在這時,太微真人忽地貼近了王南霆,空手猱身而上,雙手出掌揮袖,攻勢凌厲之極。他身形飄忽,有如鬼魅,出手之奇之快,直是匪夷所思,正應了“龍遁劍訣”中能大能小、能升能隱的妙義。
一時之間,縱然是王南霆,也只能防守而不能進攻,似是落入了下風之中。
不過李玄都卻是看得明白,王南霆雖然看似被壓制,實則守得滴水不漏,待到太微真人的十八重“龍遁劍訣”用盡,便是他反擊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