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寧憶手持雙刀,右手持“欺方罔道”,刀身略顯平直細長,略有弧度,與長劍有幾分相似,左手持“大宗師”,厚背刃寬,盡顯厚重之意。兩口寶刀都自有氣勢,鋒銳異常,只是雙刀截然相反,一件至剛至重,一件卻極盡輕柔。
這卻是寧憶在太平山無憂谷中練刀多時,又自創了一門對敵之法,這門對敵之法勝在一個“奇”字,要的就是出其不意,若是突然用出,就算對手高出他一個境界,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破去。可寧憶一旦用出了此種手段,與他同等境界之人,是無論如何也敵不過百余招的,就算是高出他一個境界之人,也要敗在這個出其不意之下。
寧憶擋下寧奇的一劍之后,隨即以“欺方罔道”向寧奇攻去,可是并非直來直去,卻是畫了一個圓圈,好似滿月。寧奇一時不知這“欺方罔道”要刺向何方,只得向后一退,暫避鋒芒,可寧憶出手快極,寧奇后躍退避,“欺方罔道”劃成的圓圈又已指向他身前,圓圈越劃越多,初時只有三個,數招一過,三化九,九化三十六,自成陣勢,已將寧奇完全籠罩其中,觀戰中人中少有庸人,已經有人看出些許端倪,這等手段,似乎與張海石所用劍法有些相似,又與太微真人所用的“北斗三十六劍訣”有些相通之處。
寧奇眼見寧憶招數越來越是凌厲,而左手倒提的“大宗師”始終未用,卻也無法可想,只得全力運轉手中長劍,儒門劍法自有獨道之處,僅僅是對上寧憶的單刀也不落下風。
就在這時,寧憶左手中的“大宗師”迅猛劈下,雖然寧奇勉強閃過,但聽得轟然一聲,在地面上劈砍出一道長近十丈的溝壑。
玉虛峰不比其他地方,山石堅硬無比,便是天人境大宗師想要留下痕跡也不是簡單之事,寧憶能一刀劈開長長溝壑,可見這一刀的威勢之大。
寧憶以雙刀對敵,“欺方罔道”以變化為主,“大宗師”以剛猛為主,寧憶雙手雙刀剛柔相濟,陰陽相輔,初次遇到之人,定要手忙腳亂。寧奇也是如此,不過他畢竟修為高深,見多識廣,此時已經漸漸看出些許端倪,寧憶手中的“欺方罔道”迅捷凌厲,變化萬千,卻是以困人、牽制為主,反倒是“大宗師”,勢大力沉,不動則已,一動便是雷霆之勢,取人性命,要好生防備。
便在這時,寧憶忽地尋到破綻,左手“大宗師”猛地一刀當頭劈下,氣勢雄渾,仿佛挾大勢而至,讓人躲無可躲,避無可躲,卻是儒門的路數,同時“欺方罔道”所劃圓圈卻籠罩住了寧奇前后左右,令寧奇絕無閃避躲讓之處。寧奇只得以手中長劍硬接了他這招。但聽得一聲巨響,刀劍相交,寧奇本人修為高絕,無甚大礙,可手中長劍卻是被“大宗師”生生崩出了一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