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宗和玄女宗接到秦素的傳書后,相約一起馳援秦素。正一宗這邊是張鸞山親自出面,玄女宗則是派出了石無月,一則石無月是李玄都的人,正好合適,二則是石無月靜極思動,主動請纓。
兩家合兵一處之后,張鸞山請石無月率領大部隊,令正一宗弟子聽從石無月之命行事,而他則是先一步趕往蜀州。
石無月并無異議,當年她還是那個“血菩薩”的時候,也有許多屬下,統領四百余人還不算難事。
如今的張鸞山有天人造化境的修為,不遜于當初的張靜沉,又攜帶了正一宗世代相傳的兩大仙物“天師印”和“天師雌雄劍”,若論戰力,并非尋常天人造化境的大宗師可以比擬,只有長生地仙才能強壓他一頭。
張鸞山御風而行,很快便進入南疆境內,然后他發現了季叔夜一路上留下的標識,于是直奔幽冥谷而去。
不過張鸞山并未從谷口進入幽冥谷,而是從空中飛掠進入其中。
此時的山谷已經是白茫茫一片,好似一只白色大繭,唯有在其正中位置,有一座寶塔。
平心而論,這座寶塔十分突兀,因為有著十足的中原風格,與巫教的建筑截然不同,顯得格格不入。塔分七層,以四方樓閣式建造,高二十余丈,立于塔頂,可俯瞰小半個山谷。
張鸞山立于半空之中,遙望這座寶塔。
毫無疑問,此時幽冥谷已經被陣法所籠罩,而在張鸞山看來,這座看起來極為突兀的寶塔就是陣法的樞機核心所在。
片刻后,張鸞山收回視線,一揮袍袖,二十八顆雷珠依次從袖中飛出,按照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排列成陣,此法名為“雷池”。
霎時間,黑云匯聚,使得山谷好似夜間,雷霆滾滾。
張鸞山伸手一指寶塔,一道驚雷隨之降下,將天地照亮。
驚雷如白龍蜿蜒而落,剛剛接觸塔頂,立時化作無數電流游散而走,塔身毫發無傷。
張鸞山并不意外,再一揮袖,又有五道天雷從天而降。
炸雷聲音幾乎響徹整個幽冥谷。
寶塔始終屹立不倒,四方檐角掛有銅鈴,無風自動,隨著銅鈴聲響,天空中的黑色鉛云仿佛受到了影響,開始劇烈翻滾起來,其中雷霆更是有失控跡象。
張鸞山一揮袍袖,“天師印”飛出,將蠢蠢欲動的“雷池”定住,然后雷池之中不斷有道道雷電從天而落,如同疾風驟雨,盡數轟在寶塔的表面。寶塔的塔身上浮現出一層濃郁金光,好似佛門金身。任憑天雷轟鳴,始終巍然不動。
張鸞山三次出手都稱得上雷霆萬鈞,卻都無功而返。
張鸞山不再有所留手,舉起手臂,瞬間風云變化。
“雷池”化作二十八道粗壯雷霆,盡數匯聚于他的右手上,好似他掌托一輪由無數雷霆凝聚的曜日。
然后張鸞山一手按下,萬千雷霆隨行,曜日化作一條雷龍,咆哮而至。
雷龍將整座寶塔環繞,呈現出蟒蛇絞殺之勢,雷電與塔身劇烈碰撞摩擦,寶塔表面附著的金光在短短幾息時間內已是顯現出些許裂紋。
就在此時,寶塔的塔頂緩緩浮現出一道虛影,看身形相貌,正是云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