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蓊問道:“怎么說?”
李玄都道:“社稷學宮大祭酒吳奉城不過不惑的年紀,如何能成為青丘山的客卿?那么甲子之前成為青丘山客卿的吳先生又是何人?”
李太一緩緩睜開雙眼:“我猜到一人。”
“誰?”李玄都直接問道。
李太一道:“吳奉城的父親,也是在他之前的上一任社稷學宮大祭酒,吳振岳。”
李玄都輕聲道:“是他。”
李太一補充道:“我聽師父說起過,吳振岳與社稷學宮的另外一位大祭酒孟正是同輩之人,年紀還在孟正之上,與我們道門的萬壽真人、藏老人、極天王相差不多,吳奉城是他在甲子年紀才生下的兒子,以他的年紀和境界修為來說,十分難得,甚至可以算是老天開恩。”
儒門中人老夫少妻并非稀奇事,就是八十歲的年紀娶十八歲的小妾也是有的,有詩云:“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據說這位大儒死時八十八歲,小妾剛剛二十六歲,還為他生了兩個兒子。
由此來看,吳家父子從年紀上也說得過去。
李玄都自問道:“此時只有吳奉城出面,如果吳振岳還在人間,那么他會在何處?”
李太一沒來由生出幾分戾氣:“不管他在何處,只要他敢露面,當一劍斬之。”
李玄都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此時的李太一倒是有些像當年的李玄都了,總想著一劍是了盡天下事,若是不夠,就再來一劍。可只有自己親身體會之后才會發現,世事怎么會如此簡單?殺人容易救人難,一劍殺人是夠了,一劍亂世也夠了,可想要一劍救人,一劍太平,那就萬萬不夠了,再多幾百劍也不夠。
世道就是如此,變壞容易,變好很難,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李玄都一彈指,一道漣漪緩緩擴散開來,越來越大,越過青丘山主峰,一直蔓延至青丘山洞天的邊緣。
此舉與蝙蝠探路有異曲同工之妙,凡是在這道漣漪的范圍之內,若是漣漪遇到天人境以上之人,就會生出反饋,便逃不過李玄都的感知。
只是有些出乎李玄都的意料之外,一直到漣漪蔓延至青丘山洞天的邊緣,也沒能找到吳振岳的蹤跡。
李玄都皺起眉頭。
難道是他猜錯了,其實吳振岳早已不在人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