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方點了點頭。
李玄都問道:“部堂也是學儒讀書之人,不知如何看待此事?”
秦素有些責怪地看了李玄都一眼,因為這一問多少有些誅心的意思,秦道方與秦清不和,也很難說沒有這方面的因素。
秦道方倒是不以為意,反問道:“紫府是道門中人,不知紫府如何看待盤踞西北的澹臺云?”
李玄都笑道:“我明白部堂的態度了。那么有些話我也可以直說了。”
秦道方微笑道:“紫府請講。”
李玄都道:“想要推行二三事,錢幣也好,田地也罷,令出一門是關鍵,就必須要整合齊州上下。如今有兩大難題,也就是方才已經說過的社稷學宮和圣人府邸,原本我打算先對社稷學宮下手,可是因為一些變故,不得不先對上圣人府邸。我希望部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配合一二。”
秦道方問道:“不知紫府想要我怎樣配合?”
李玄都道:“圣人府邸的家奴殺了一個李家子弟,原因是圣人府邸要追捕逃奴,那個所謂的逃奴也是李家的人。這件事,雙方都有過錯,不過我已經得到消息,圣人府邸很可能會把此事鬧到明面上,來一個對簿公堂。他們當然不在意什么律法,關鍵是儒門中人會借此機會鼓噪出聲,來一個先聲奪人,站住道德上的高地。”
秦道方笑問道:“紫府該不會是讓我在判案子的時候偏向李家吧?”
李玄都搖了搖頭:“我不在意案子結果如何,只是按照大魏律法,一個逃奴的案子,不足以驚動一州督撫,所以我想請部堂先將這個案子交給圣人府邸所在縣的縣令處置,讓這些大儒們先去縣衙里辯經。大儒們自然受不得此辱,定然要給部堂施加壓力,部堂不需要硬頂,只要一個‘拖’字訣就夠了,縣衙不行,便換成府衙,府衙不行再換成提刑按察使司衙門,最后才是總督衙門。”
秦道方立時明白了李玄都的用意:“紫府此舉,倒是有些意思,只是一味拖延,終究不解決問題。”
李玄都沉聲道:“與儒門開戰是大事,我需要時間,等待我的人手趕到齊州,另外動員李家之人也要時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