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一回,大魏騎軍已經減員達千余之數。
便在此時,一直在車營兩翼待命的遼東騎兵,終于是動了。
雖然景修這次只帶了一千五百騎兵,不足以在正面戰場與徐載元的騎兵對沖,但追殺幾千已經不成建制的潰兵,卻是綽綽有余。
徐載元通過手中“千里望”看到這一幕后,臉色蒼白,知道這一戰是徹底敗了。
在他周圍雅雀無聲,沒有一個人敢于說話,氣氛壓抑,又有無法言說的恐懼。
徐載元喃喃道:“紙上談兵,紙上談兵,合該有此等大敗,難道真是我大魏氣數已盡嗎?”
不過徐載元很快便回過神來,下令剩余將士嚴陣以待,嚴防潰兵沖散自家陣勢。若是自家陣勢一亂,那便是兵敗如山倒,一千余精銳騎兵就能將他們這萬余大軍徹底殺穿。
如此一來,潰兵就只能四散而逃,免得陷入到被兩面夾擊的處境之中,
這些潰兵,雖然沒有身死當場,但是逃散之后,多半落草為寇,然后被遼東大軍慢慢掃清,只有部分人能夠回歸本隊,自然也要算在傷亡的范疇之中。許多時候,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大部分人都是或逃或降,并非全部戰死。
徐載元也是暗自慶幸,這次遇到的是遼東先鋒軍,兵力不足萬人,想要一口吃掉自己,還是力有不及,只是這潞縣是如何也守不得了,待到遼東主力一到,頃刻間就要將自己包了餃子。
便在此時,有一員游擊連滾帶爬地進了大帳,滿臉惶恐,伏地稟報道:“稟、稟督師,東北方向,一路騎軍正朝我軍而來,大約有五千余人,皆是身著玄甲,應是遼東的精銳騎軍。”
徐載元心中大驚,自己此時正值大敗,軍內人心浮動,若是再來一路大軍,對自己攔腰一擊,自己這數萬兵馬豈不是要盡數覆滅于此?
這一路領軍之人名為韓藿,出身于遼東望族韓家,與韓邀月有些親誼,只是兩人并不親近,平日沒什么往來,而且他也不是忘情宗弟子,而是補天宗弟子,故而韓邀月死后,他并未受到牽連,反而還在遼東軍中做到了參將之位。
此番他奉秦清之命,率領五千騎軍,不顧損耗馬力,急援景修,剛好將徐載元截了個正著。
這五千騎兵并非那種不倫不類的“龍騎兵”,而是正統的騎兵,也就是世人口中的遼東鐵騎,以長槍馬刀為主,只是配備了三眼銃等火器,真正可以與金帳騎兵正面沖鋒而不落下風。
不多時后,徐載元便親耳聽到如雷鳴一般的蹄聲。
他不由閉上雙眼,知道自己這路大軍,今日斷無幸理。他也知道自己就算逃回帝京,那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些心狠手辣的儒門之人也不會放過自己,不由心生死志,死于亂軍之中,還能得個力戰而死的美名,總好過別人給自己羅織罪名。
五千騎軍迅速逼近,與大魏騎軍并無什么本質不同,開始不斷加速。
為首的韓藿抽出腰刀,高高舉起,身先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