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會兼并田地,不納賦稅,最終走上大魏的老路。
所以兩人的第二步便是攤丁入畝,也就是張肅卿“一條鞭法”的深化。
一條鞭法,主要是總括一縣之賦役,悉并為一條,即先將賦和役分別合并,再通將一州丁銀均一州徭役,合并征收,使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攤丁入地的性質,這嚴重損害了士紳地主的利益,結果就是張肅卿遭遇帝京之變的時候,作為天下間最大的地主,儒門無動于衷,坐視張肅卿身死。
人亡政息,張肅卿死后,“一條鞭法”名存實亡,反而成了士紳們斂財的工具,加速了大魏的腐化,最終一起走向滅亡。
至于“攤丁入畝”,相比“一條鞭法”,攤丁入畝對地主士紳的傷害更是巨大,就算秦清以皇帝之尊而推行,也要遇到難以想象的壓力和非議,只怕千百年后,秦清的名聲不會太好,一個“暴君”的名頭是逃不掉的。
秦清對此已經有了準備,他曾對李玄都直言,在這方面,他愿意效仿魏太祖,以殺戮鎮天下。
李玄都倒是頗為樂觀,主要原因有三。
一則是道門的利益大多在“工貿”二字,他們會堅定地站在李玄都和秦清這邊,兩人能夠以道門為立足基石,得到眾多以商貿起家的新興士紳的支持,不會陷入到舉世皆敵的局面之中。
二則是儒門大敗,士紳的力量正處于低谷期,正所謂“趁你病要你命”,適合乘勝追擊。
三則是舊朝覆滅,新朝初立,舊的規矩被打破了,新的規矩還未徹底定下,舊貴族已經走向毀滅,新貴們卻好似未干的石灰米漿,未能形成堅固的城墻,而是面團一般,任憑搓扁揉圓,是推行新政的最好時機。
兩人幾番商議之后,決定以齊州為試點,由齊州總督秦道方全權負責,如果效果可行,便以點帶面,推廣到其他各州,全面施行。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少則十幾年,多則要幾十年,才能徹底完成,兩人作為主導之人,不能急于求成,要徐徐圖之。
另一邊也是捷報頻傳,秦襄率軍南下,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短短半月之間,秦襄已經在太平宗的協助下,奪取半個蘆州。蘆州畢竟靠海,商貿較為興盛,新興士紳的力量很強,又有太平宗為表率,所以大軍所到之處,各府縣紛紛頭開城投降,幾有不戰而下之勢。
正所謂守江必守江淮一帶。從地勢上來說,北方一馬平川,利于騎軍馳騁,北高南低,若是北方失陷,北軍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那么偏安江南也只是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如果北軍在江北站穩腳跟,大江南北隔江對峙,那么千里江防,處處都可能成為突破所在,若是處處設防,兵力分散,那么整條防線形同虛設,任何一處被突破,北軍在南岸建立據點,則大江之天險變成南北共有,大江防線功虧一簣。
金陵的根基便是大江沿岸的四府等地,北軍一旦渡江,立時便能威脅到金陵的根基要害,即使北軍未能立馬攻克金陵,只要占領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金陵周圍四府之地,金陵基本上只能坐困愁城。想要守江,必須將蘆州變為縱深,這樣一來,進可攻,退可守,進可以蘆州為根基,北上北伐,退可以蘆州為金陵屏障,防守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