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銷量正常,我們同事也都在議論,外面怎么討論的不知道。”林小雪心虛且緊張,作為捕魚節計劃的第一個知情者,又是宣傳的執行人,不知不覺間,覺得與丁闖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當然,更讓她不安的并不是廣告,而是只聽過國慶節、春節,沒聽過捕魚節,太新穎。
“正常就好,關于小灣村救援的報道,今天還在報上么?”丁闖問道。
“在,目前全國都在弘揚社會道德,小灣村救援的事情很符合價值觀,所以這兩天一直在頭版頭條,不知我們報社,還有商報也刊登頭版頭條。”林小雪不懂他為什么不關心自己的事,反而問起小灣村。
“這就好,這就好……”丁闖心里長出一口氣,通過報紙宣傳捕魚節自然不是心血來潮,首先是小灣村的救人,宋市長出面,他的形象一定會見報,連帶著小灣村三個字也會深入人心,在這時候拋出“小灣村捕魚節”才更有說服力。
突兀見報一個捕魚節,力度太小。
又道:“對了,刊登報紙的費用夠么?如果不夠我再給你。”
“夠了,用不了。”林小雪說了句謊話,其實不夠,但她不打算繼續要,也不知道因為什么,心里希望這次捕魚節辦成。
又簡單聊了兩句,掛斷電話。
第二天。
早早起床,先去張武德家叫上孫梅,讓她跟著一起,等出來時張鳳英已經洗漱完畢,主動站在路邊等待,這個動作讓丁闖眼前一亮,有些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對于張鳳英而言,能主動站在門口,著實是不小突破。
沒有交通工具,只能步行。
其實張鳳英家里的摩托車可以拿出來,可冬天路面積雪太多,轎車都打滑,摩托車更危險,還不如走著去,距離三公里左右,村里人腿腳都麻利,即使張鳳英看起來瘦小,半個小時也走到。
“你要收山貨?”隔壁村村長一臉驚愕的盯著丁闖:“你爸知道嘛?”
村子相鄰,大家都認識,尤其是經過救援,大家都知道那天指揮的孩子,是老丁兒子。
“知道,很支持。”臉不紅心不跳的撒謊,說話間又把鈔票拿出來:“你看,這就是我爸給的錢,叔,錢都是現結的,馬上快過年了,這是給村里人增加收入,麻煩您用廣播給喊一聲?”
張鳳英和孫梅都悄悄把頭轉到另一邊,非常想不通,他為什么能說的如此冠冕堂皇。
“好吧……”村長看到錢,也沒了疑惑,一邊走向廣播一邊道:“我聽人說你要打魚賣,那東西能賣出去么?”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還不知道,都得試試……”丁闖沒把話說的太滿,也沒必要說的太直接。
“我勸你還是別弄了,那東西根本沒人買,有人買也未必在你這買,純粹是瞎折騰。”村長說了一句,終于坐穩,打開廣播道:“村里來人收山貨,榛子、蘑菇、藥材都要,現場給錢,想賣的來村委會......再說一遍,村里來人收山貨……”
“就兩個小時,我們還得趕著去下一個村。”丁闖急忙補充一句,不能在這里拖拖拉拉太長時間。
村長也跟著道:“想賣的快點,兩個小時就走……”
丁闖見他說完,又轉頭道:“孫嬸,等會兒你稱,然后你記賬,我給錢。”
張鳳英點點頭:“好。”
孫梅握緊拳頭,做個加油姿勢,重重道:“放心,你孫嬸手腳麻利呢,從今天開始,要活的精彩!”
丁闖差點摔個跟頭。
不到十分鐘,有人拎著榛子走進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