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因為凌沺之事,夏侯灼可謂與北地望族決裂,寧、成兩家,也選擇了夏侯灼一方,與其他七家關系有些疏離。
可一來寧貴妃是北地望族九家,而今在宮中為妃者,位份最高也最受寵的一個,而秦王呂思武也頗受隆彰帝喜愛,是最有可能爭奪儲位的一個。
二來呂思武雖與夏侯明林是從小玩兒到大的,關系很親密,但太子呂思明就在鮮州,夏侯灼一系已經算得上支持太子了。
所以崔清,或者說望族各家官員之意,皆是趁機向秦王示好,以圖修復九家關系,將寧貴妃、秦王母子,拉到他們這邊來。
而且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其實是很微妙的。
太子呂思明可是在鮮州捅了簍子!
因為雪災的關系,原緱山民眾起事者變得更多,且道路難行,各地兵馬調動不暢,鎮壓不及時,近十座城池被奪,隨之鮮州各地,聞風而動者,變得更多起來,鮮州變得很亂。
就這,呂思明之子,晟王呂羨,還弄出了幺蛾子,私自攔截援助鐵延部民的糧草,給送他舅舅申屠禾那里去了,差點惹得鐵延部民也爆發起義。
幸虧夏侯明林及時阻攔,且從軍中調撥物資分發給鐵延部民,這才算暫且平息。
如此卻也還沒結束,墨江北的韋吉各部,受雪災影響,也是南下劫掠,臨江一線,戰火頻發。
雖是這種種,現今都還算處理妥當了,又復安穩之中,但呂思明在數月之內作為并不多,都是隆彰帝和夏侯灼留下以防萬一的后手起的作用,再有個坑爹的兒子,死勁幫倒忙。
呂思明離被召回長興,可沒幾天了!
這可是極有可能易儲的時機,北地望族各家也是打定主意,趁著夏侯灼等人皆未返京,先下手為強,在這關鍵時候扶持秦王呂思武,讓他們母子知道,誰才是真正可以信任的人。也絕了夏侯灼等人,見勢放棄太子,轉投秦王的路。
是以,崔清這話一出,騰地一下子,北地望族出身的文臣武將,都站出來附議。
隨后,昭華殿里,算是徹底吵翻了天,各自派系官員爭先恐后,各言自家屬意的皇子優擅,談之其他皇子不足或者缺點什么的。
一個臟字沒有,半句不敬之言不說,這幫人不愧學富五經,愣是就這么看似言辭有度的,吵了個臉紅脖子粗。
而隆彰帝呢,始終是一言不發,就看著他們掐,偶爾看向幾個兒子,眼神也是半點兒心思看不出來,捉摸不透。
唯有蘇連城,看著余肅,是為老友捏了把汗,連連搖頭,痛下決心,要徹底與這廝友盡。
人家爭,都是為了各位皇子爭,事及儲位,隆彰帝并不會太介意,畢竟哪位皇子能為儲君,有足夠的實力成為儲君,也是他現在想看的,要不早就制止了。
可你這一門心思,就為自己爭,你余肅是想干啥?
世襲國公,加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還不夠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