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去燕北,弄去雍北,其實都是隆彰帝心中所想。
百多年了,已經和開國之時不同,沒必要讓他們過于分散。
給與他們一定的廣袤聚居空間,讓他們自己人跟自己人生活在一起,讓他們都沒處躲、沒處藏,放在可見之處去看著。
以往之事可以既往不咎,再敢有亂行之舉,直接依律嚴懲,予以震懾和矯正。
鮮州,其實是最后的選擇,那里也多山多林,只是相對而言緱山幾乎把所有適宜生存之地,都給開發了出來,真正的險要之地也少,林子也遠沒有蜀州這么茂密,夏短冬長,也更不利于在山林隱居。
所以,要是很多人不愿意改變,他們長時間在山林里生存的習慣,那鮮州這個備選,其實也是隆彰帝最后的底線。
若仍舊頑固,那凌沺就來活了,但凡能找到一點曾為匪的證據,直接滅殺!
其他一律以流民論處,不予再次定籍,直接發配邊疆。
這些事,若非接二連三的有造反之事出現,導致局勢快速變化,在隆彰帝的計劃中,應該是先于整頓天下吏治的。
或者說,其實若沒有余肅和呂羨這一出,影響太大,先定雍州,臻武司入蜀州,遷蜀州不在籍者入雍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州落戶定籍,填補雍州外遷人口,再整頓蜀州吏治,才是按部就班的計劃。
而今其實也非并行,只是嘗試,反正凌沺這里行臻武司職事,也少不了跟他們打交道,就讓他探探情況。
這些少數族裔沒有那么反感,那就正式施行,也能跟整頓蜀州吏治呼應。
若不然,暫緩,等天下吏治整肅完畢,再去強硬施行。
南人北遷,在隆彰帝的心中,比攻滅緱山,重要性不差分毫。
而今,他正好拿這些爾瑪族人當個突破口,在這一點上,同樣起一個表率作用。
他其實很想知道,這些人到底能聚集起多少人,說服多少人跟他們一起遷離此地。
有些事他們彼此之間去交流,比凌沺來要好太多。
不然,他又不是夏侯灼,哪能真的什么事都想辦就辦,根還沒扎實呢,都欺君一次了,也不好一而再的瞎搞啊。
俟斤,也是從三品大員,豈是真的能張嘴就來的。
不過么,真得了這位置,還想閑著?想不出力?
做夢去吧。
這個俟斤,不是給任何一族的,誰接下,那就是誰把這一攤子給攬了過去。
圖侖合谷哪里知道這些,兀自欣喜之下,那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五一十的把所有情況都給凌沺說清楚。
爾瑪族在這片地域,共有十三部,在遠一點還有七部,聯系緊密的,就他們這九部,但與其他各部也沒徹底斷了來往。
他們這九部,青壯大概四千左右,老弱婦孺加起來三千多,算起來也就一千多戶人家。
但是在外流散的比較多。
有些確實是自己離開的,想換個活法。
但是不算太多,九部積累下來,也不過三五百人左右。
更多的,其實是跟其他各族人血脈混雜的,他們的,包括一些其他各族人、流民等,形成了自己的一個個自己的聚居地。
還有一些,是一家人或者幾家人,單獨在外游牧,相當于散戶。
這些人加起來,也有數千。
而且這是指跟他們這些爾瑪族有血脈關系存在的。
其他類似的少數族裔寨子,或者更多族裔混居的寨子,他們能聯系到的,交往很多的,加在一起,足有上萬人之多。
再加上十多個少數族裔的正統部族,也有近萬人可以聯絡到。
幾乎囊括了,這落烏山脈群西北部地域的全部。
讓他們跟著離開大璟,跟他們一起搞事情,這些人不敢,他們也不敢試探。
可只是一起遷居到一處,圖侖合谷覺得還是有些把握的。
“過幾天你去各處問詢一下,盡量說服他們,收服他們,有需要的可以找我。”凌沺微微點頭,面上不顯,心里其實樂開花了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