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平安為此也沒少受“荼毒”。
是以,他對棒子國的這種模式倒是了解不少。
在當時網上還有一個聽起來像段子,其實是真人真事帖子:
“我一個在棒子國的編劇朋友,寫了一個古代劇本,當時是邊拍邊播的模式。
一個三線女演員因和導演關系好,劇組其他人都不敢惹她。后來有一次她惹到我朋友,我朋友就跟投資方說,要不她走要不我走。
沒想到這部戲是投資方強勢,導演也保不住她。
我朋友下禮拜立刻把她寫死,而且還是受盡苦頭,先是淋雨逃難,然后遇上山賊,被推到泥水坑里,然后又是強暴戲,最后這個女的跳崖自盡……”
郝平安把這個段子講給胡大生聽,胡大生一邊笑一邊點頭,“對對對,就是這樣。不過就是因為還有這種資方最大的情況存在,才會導致華夏國內,許多劇組其實都是雙核心的模式。
畢竟資本面前,賺錢才是最大的。導演和編劇,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作品就一定是爆款,雙方配合得好,發揮出的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
郝平安這才對這個平行世界的影視劇組存在的模式有了基本的了解。
與其說這里的編劇地位高最高,不如說,這里的編劇和導演,地位基本對等。
細究誰更大,還是要看雙方的能力以及資歷等等。
只是這樣一來,明星們就不好做了。
比如音樂圈。
作曲人的地位,往往要高于歌手。
只是歌手頭上只有作曲人,明星的頭上卻有導演和編劇兩座大山。
“學長,你看這樣好不好,你把我的劇本拿給馮導去看看,說不定他有意呢?”郝平安在糾結,他想要堅持劇本不可更改,又想要馮大寶的名氣,最后選了折中。
“行,這一點我還是能做到的。不過民歌的事,學弟可得多上點心,那個《歌手來了》下個月就要開始錄制了,沈沁還需要熟悉一下新歌。”
郝平安說道:“放心吧,下個周把歌發給你。”
“那些,學弟辦事,我放心。”
說完,胡大生揮揮手,轉身離開了。
郝平安朝兒童游樂區走去。
花城。
城南某棟別墅內。
“你是說,胡大生又出來活動了?還上了國臺春晚?”
劉子揚皺著眉,一臉不敢相信地看著經紀人。
“我說老大,你也關心一下好吧,胡大生跟他公司一名新人,上了國臺春晚!”
經紀人有些焦急,他跟劉子揚已經十多年了,對于劉子揚和胡大生之間的那點事兒,知道得門兒清。
劉子揚無所謂地撇撇嘴,不屑地道:“現在的春晚已經不是那幾年了,他上了春晚又能怎樣,跟新人合作,還不是一個撲街的命!”
“再怎么說,那也是國臺春晚,華夏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還有啊,那首歌,現在可是火遍大街小巷!”
經紀人對劉子揚的不屑,有些氣急敗壞,“你要不重視,說不定當年的事又會重演!”
“什么當年的事?!當年特么的什么事?!”劉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揚猛地把手中的手串砸在地上,串線斷開,珠子在地上滴溜溜地滾來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