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沒有沾沾自喜,他知道李老師這么說,后面肯定還會有一個轉折。
“但是創作不能全靠激情和靈感,特別是靈感,這是很不靠譜的東西。”
果然,轉折來了!
“一首好聽的歌曲的誕生,可能需要靈感的迸發,但一位優秀的、筆耕不輟的創作者,是不能靠靈感支撐完他幾十年的創作生涯。”
楊謙情不自禁地點了點頭。
雖然楊謙自己可能真的不需要靈感,只要他足夠努力,系統提供的歌曲,足夠他不停地用,用上一輩子都沒問題。
但楊謙不是一個盲目自大的人,他心里還是有著居安思危意識的。
要是系統沒了怎么辦?
難道自己就只能啃老本了嗎?
就算系統一直伴隨著自己,楊謙也渴望創作自己的音樂啊!他畢竟也是一個很有文青病的人……
“楊謙,你知道為什么會有傷仲永這樣的情況出現?”
李光民問他。
楊謙當然知道,他不想當網紅,也是因為這個案例。
“太過迷信神童的天分,太過急功近利,成名之后不學習,不求進步,最終泯然眾人。”
楊謙概括一下。
“沒錯!”
李光民贊賞地點頭。
“你可能在某一個階段,靈感爆發,佳作不斷。但靈感不可能無時無刻都有的,支撐你繼續做出高質量音樂的,就只有你自身扎實的專業能力,以及你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去欣賞和吸收別人優秀作品的精華……”
李光民說的這番話,讓楊謙第一次感受到了他大師的境界。
即便是大師,即便是年近七旬了,他也是在不停地學習啊!
楊謙陷入沉思,他踏上音樂這條路,最初和至今的動力都源自于他對音樂的熱愛。
但越深入地去學習、表演,楊謙就越覺得自己有很多不足。
沒有讀過音樂專業,是他最大的遺憾。
——這里跟他對歐陽曉晴說的話沒有什么矛盾,歐陽曉晴是專攻演唱、表演的,讀不讀音樂專業對她的影響不大。
唱功的學習,市面上大把的培訓,楊謙也能教她。
但楊謙想要鉆研音樂的創作,如果能經過學校系統的學習,就能跟李光民說的那樣,有扎實的專業能力,也有未來向別人優秀作品模仿、學習的能力。
不像楊謙現在這樣,他可以欣賞系統提供的歌曲,卻自己不懂得如何做出相似曲風的作品。
楊謙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也想去音樂類院校回爐再造一下,但自己還能參加藝考嗎?
從零開始,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時間、精力!
楊謙不缺乏勇氣,但已經二十三歲的他,開始覺得時間不怎么夠用了。
他沒辦法像十六、七歲的歐陽曉晴那樣,有重新選擇高考方向的資格。
不過,好像也不一定要重新高考……
“李老師,我聽說您現在也在冼海音樂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不知道冼海音樂學院有沒有作曲專業的,類似成人進修之類的課程?”
楊謙想起了娛樂圈一些演員的案例,以前也不是正式的電影學院的學生,但因為上過進修的課程,媒體都說他是電影學院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