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說法,有它的正確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正確是好的東西確實是值得傳承,也值得研究,像這些昆曲,還有京劇一樣,但現在看到戲曲所處的困境,我就明白了,單純的強調流行音樂的好,它的音樂性、文學性、對人的積極影響還是不夠的。”
“不管是音樂,還是戲曲,其實都是需要不停地往前走,發展、創新才是硬道理。你不能只看著過去的好,不能總是想著讓年輕人去接受過去的好作品,而忽視了年輕人更加個性化的、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像我老師寫的《夢里的歌謠》,柴江老師唱的,這首歌不好嗎?好!經典嗎?經典!到現在很多大的舞臺還會唱這首歌,但在年輕人的群體里,喜歡它的不算太多,大家會喜歡有些戲腔的歌曲,會喜歡有些玩花的唱法,喜歡一些新鮮的感覺。”
“我們是不能忽略這些需求的,包括之前我說摩星音樂他們比較擅長的搖滾、說唱、民謠等等,很多音樂的種類,其實都是在延續音樂的生命活力,正在綻放著音樂不同以往的光彩!”
楊謙說的話,讓本來還有些不屑于他的高談闊論的戴振宏驚訝了起來。
這些想法,跟自己要適應互聯網思維、迎合年輕人喜好的想法,不正是不謀而合了嗎?
“你的意思是,以后我們還是可以跟摩星音樂合作,寫一些搖滾、說唱的歌?”
戴羽妮若有所思。
“我以前也沒有反對跟摩星音樂合作。”
楊謙笑了笑,解釋起來。
“我只是說我不能去摩星音樂,因為跟他們很多歌手的理念不太符合。”
“所有的音樂類型,我們以后有機會都可以嘗試、可以接觸、可以學習一下,我一直都不拒絕這些音樂種類。”
“現在說的,其實是怎么樣在傳承經典的基礎上,做出改變!像現在很多戲腔音樂,我覺得就是不錯的嘗試,將戲曲和流行音樂相結合,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也給年輕人宣傳了戲曲。”
“當然,它們寫得不夠好,或者抄襲的情況層出不窮,還有一些唱戲腔的網紅唱功不行,全靠顏值來湊。這些也確實是存在的問題。”
戴羽妮聽到這,也忍不住點了點頭:
“對啊,你不是不喜歡網紅歌手嗎?”
楊謙以前的態度其實是涇渭分明的。
“不,我不是不喜歡網紅歌手,我只是覺得他們商業化過度,在紅了之后并沒有學習提高自己,而是想方設法的去找熱點,繼續翻紅繼續掙錢而已。”
“他們要是愿意仔細打磨自己的唱功,努力地當一個又有實力、又有人品的好的網紅歌手,那我覺得他們也是給音樂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畢竟他們也是傳播了音樂,推廣了音樂,讓更多普通人對音樂產生了興趣。”
戴羽妮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你的意思是,像戲曲這樣,還是需要放下身段,深入到聽眾身邊去,了解他們的需求,再進行創新和改變是嗎?”
戴羽妮似乎明白了楊謙想要做的事是什么了。
“對,戲曲需要創新、改變,流行音樂也需要有!音樂多元化發展,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的融會貫通,音樂在群眾中發展,對于音樂來說都是一個只好不壞的事!”
“我跟老師聊過的,音樂想要很好地發展,關鍵是給予引導,不讓盜版、侵權橫行,再一次打擊了音樂創作者的創作熱情。”
“也關鍵是引導音樂人、歌手走向專業化,把唱功技巧、樂理知識普及下去,大家都能好好地唱歌,好好地創作,就算是搖滾這樣的類別,也能出現一些弘揚正能量的歌曲,出現一批唱得好的實力唱將!”
“這樣,音樂的發展才算是走上了正軌,才能越來越好!”
楊謙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得到這么多,他只想朝著自己這個看起來有點太過天真的目標,一點點地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