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雜念,一門心思突破境界,至今才有了些許成就。”
“金丹之境,問心之境。身為修士,踏上仙路,斬紅塵之前,當如何與凡人相處。”
“今日我便在此與諸位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金丹問心,問的是本心,對于仙道的理解,對于自身的理解。”
“千人千面,每個人道路并不相同。”
“我的家世還算不錯,從小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書香門第。”
“我父親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我能考取功名,日后入朝為官。”
“然天有不測風云。”
“我十歲那年,一場疫病在城中爆發,又恰逢大旱,莊稼顆粒無收,任我家中再為富有,面對此等天災亦難抵擋。”
“街坊,兄長,父母,相繼去世,自那時起我才知曉生命何其脆弱。”
“不怕大家笑話,我踏上仙途,為的,就是長生之道。”
聽聞此言,不少弟子露出笑容。
對絕大多數修士來說,都是為了長生才選擇的修仙。
人生苦短,不過數十載,生老病死,有幾人可活到百歲?
尋常人家能活個六七十歲,那都是高壽了。
而修士,筑基之境,壽元便有二百載,不與凡人同列!
蛐蛐筑基,不是有個正常靈根就行?
若能登臨金丹,更是可活五百歲。
這都堪比凡人誕子,誕子,誕子,再誕子了。
王泓景繼續道,“幸得賞識,我拜入一不入流宗門之內。”
“修煉三十載,還沒取得什么成果,宗門招惹仇敵,半日內宗門被滅。”
“我僥幸死里逃生,漂泊近十年,恰好因為某些機緣,加入到羽靈宗內。”
“三言兩語的幾個字,概括的卻是一段讓人難以忘懷的經歷。”
“那十年時間,我于世間輾轉蹉跎。當時覺得很苦,此時回想起來卻發現,正是那陣的苦日子,讓我視野開闊,身心得到蛻變。”
“升入金丹之境,每一次修煉,突破,大家的感覺都會非常明顯。”
“昔日種種,不得意,更是會成為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礙。”
“逃避,是人之常情。但于修士而言,不可行。問心,首先要記住:萬萬不可逃避。”
“正視曾經的苦難,直面內心所不愿面對之事。”
“我始終認為,曾經受過的苦難,是一份寶藏,一壺美酒。”
王泓景聲音朗朗,傳遍四方,“外人不知,你卻可獨享。”
“將之珍藏,做到真正的坦蕩,才能夠真正開始問心。”
“否則,心懷業障,如何能夠問得本心?”
“耗費幾十年光陰,也不過原地打轉。修仙,最忌急躁。”
一名名弟子若有所悟。
王泓景剛想往下講,眼神一掃,注意到王冉皺眉神情。
這家伙莫非有領悟了?
下一秒,就見王冉下意識輕輕搖頭。
王泓景樂了,你這搖頭什么勁。
于是直接開口,“那位列祖列宗來的小友,莫非有什么不解?”
“啊?”王冉一愣。
“對,就是你。”
王冉迷迷糊糊的站起來,面對幾百雙眼睛,他有些支支吾吾,“呃……”
“沒事,有困惑之處,皆可講出。”王泓景開口。
真的可以講?
王冉遲疑。
見王長老神色不似作偽,他猶豫片刻。
幾秒后,稍稍挺直腰板,拱手,沉聲開口,“王長老所言,在下有些許收獲。”
王泓景咧嘴而笑,你個小屁孩,當然得有收獲。
只是下一秒,他笑不出來了。
“小子不才,卻斗膽認為,有的地方講得不對。”
什么玩意兒?
四周一寂。
王泓景更是笑容頓住,眼睛微瞪。
“大內太監是否應感謝宮刑。”
“斷臂武者修得宗師是否該感謝昔日斷臂。”
“遭受欺壓的國家是否又該感謝敵人賜下的長劍。”
“我們周宗主說。”
“苦難就是苦難,不會帶來任何成功。”
“它不值得感謝。真正值得感謝的,應當是被苦難折磨的遍體鱗傷,卻依舊不愿放棄的自己。”